第三章五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概说1、何为“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讲述革命如何起源,如何经历曲折后走向胜利。目的:新的国家的合法性证明,为转折期的人民提供新的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2、艺术风格的多样:A、具有史诗性的作品。它以揭示历史本质为目标,结构上表现为宏阔的时空跨度,将重大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结合,塑造英雄人物,歌颂英雄主义。如《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红岩》等。B、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它加入传奇因素,具有通俗小说模式的作品。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C、带有个人化抒情色彩的作品。孙犁《山地回忆》、茹志鹃《百合花》、刘真《英雄的乐章》等。3、表现内容: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民主革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批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形象。4、作者意图:一方面是“亲历者”(作者)个体经验的传达;另一方面是作者对于“革命”的“经典化”叙述。《青春之歌》——知识分子成长小说一、杨沫与《青春之歌》杨沫(1914~1995),1958年发表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并被改编为电影。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定型不变的,而是成长中变化中的人,是受到生活教育的人。一、政治叙事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五四思想启蒙林道静在余永泽的影响下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至上和自由主义革命理论启蒙林道静在卢嘉川的引导下学习革命理论,胸怀革命激情,与专注个人生活的余永泽彻底决裂。参与革命实践林道静在资深革命家江华的指导下参加学生运动,经历监狱斗争的磨炼,最终成为革命英雄并投身广阔的革命洪流中。二、情爱叙事中的知识女性的情感成长与余永泽的感情:从浪漫恋人到二人陌路余永泽不慌不忙地谈起了文学艺术,谈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谈起雨果的《悲惨世界》,谈起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海涅、拜伦的诗;中国的作家谈起曹雪芹、杜甫和鲁迅……他似乎知道得很多,记得也很熟。林道静睁大眼睛注意地听着从他嘴里慢慢流出的美丽动人的词句,和那些富有浪漫气息的人物和故事。渐渐,她被感动了,脸上不觉流露出欢欣的神色。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
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林道静与余永泽)对卢嘉川的感情:从暗自倾慕到痛苦思恋仿佛这青年身上带着一股魅力,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人吸在他身边。果然,道静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看着大伙都对卢嘉川流露着一种尊敬而渴望的神情,林道静不由得对他更加注意了。她很想挨近他,向他招呼,但是,她又有点害羞。……想着这一夜的情景,想着和卢嘉川的许多谈话,她紧抱双臂,望着发白的窗纸忍不住独自微笑了。道静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一种油然而生的尊敬与一种隐秘的相见的喜悦,使得她的眼睛明亮起来,她靠在桌子边,还带着刚才的羞怯、不安,小声说:“卢兄,这些天,我读了好多书,明白了好多事,我的精神变了。……”她红着脸不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林道静与卢嘉川)与江华的关系:从革命同志到革命夫妻江华望着道静那双湖水一样澄澈的眼睛,望着她苍白的俊美的脸,望着她那坦率而热情的举止和语言,他忽然噤住不说话了。他能说什么呢?他爱她——很久以来,他就爱着这个年轻热情的女同志。随着她一步步的成长,随着她从一个普通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坚强而可信的布尔塞维克同志,这种爱情是更加深了,更加纯厚了。
他忍耐着,放过了多少幸福的时刻。可是现在他不应当再等了,不应当再叫自己苦恼、再叫他心爱的人苦恼了。于是他抬起头来,轻轻地握住站在他身边的道静的手,竭力克制住身上的战栗,率直地低声说:“道静,今天找你来,不是谈工作的。我想来问问你——你说咱俩的关系,可以比同志的关系更进一步吗?……”这个坚强的、她久已敬仰的同志,就将要变成她的爱人吗?而她所深深爱着的、几年来时常萦绕梦怀的人,可又并不是他呀……可是,她不再犹豫。真的,像江华这样的布尔塞维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热爱的,她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早已深爱自己的人呢?(林道静与江华)关于知识女性成长命运的启示:从以上的三段情爱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作为女性始终处于被追求、被感化和被吸引的位置,三位男性分别代表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用各自的方式引导林道静作出情感选择。其实这些指引的背后都隐藏着情爱欲望。小说在革命与不革命的男性对女性的争夺中,努力使性别魅力与政治魅力重合,爱情与政治相互说明,最终由革命事业来引导知识女性情感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