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
一直以来,就和古代政治、文学、风尚等紧紧相连在一起。
据《史记》记载,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相传有伏羲制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的说法。
在考古实物方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早期。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师。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
在先秦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
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
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
古琴的型制,在东汉晚期确定。
东汉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
相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
魏晋
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
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如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和《短侧》4首,合称“嵇氏四弄”。
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阮瑀、嵇康、阮籍、阮咸和阮瞻等。
隋唐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
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
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
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
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
宋元
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
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明清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
清朝后期,琴艺术相对衰落。
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
从伏羲尧舜,到先秦诗经、秦汉三国、魏晋风骨、唐宋盛世、明清艺术……
古琴所传承、承载着的,正是中国五千来的整部古代史。
这一次,学国学网联手“管派古琴嫡传王迪先生学生”“国家图书馆文津琴社社长”
任景利老师,带您走进古琴世界,品味古琴意境,让你会听,更会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