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红军曾经过苗、瑶、壮、侗、土家、水、黎、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白、羌、回、东乡、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占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50%以上。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是红军得到所经省区各少数民族群众大力帮助、纵横驰骋二万五千余里征程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有力保证,它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风云虽已远去,精神历久弥新。当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盛行,精神文明建设稍显滞后,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基层治理的各类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主体弱化,基层组织治理理念相对落后、以及治理能力相对低下,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层矛盾纠纷繁杂、存在各类风险隐患等。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提升民族地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必须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内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定理想、团结进取、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思想精华,加强长征精神宣传教育,引领民族地区的价值追求,凝聚向心价值,提升民族凝聚力,助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在社会治理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将长征精神融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对策中的新思路,对于凝聚民族地区群众的精神力量、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挖掘长征精神,厚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价值根基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念,长征精神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信的精神支柱,在民族关系上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长征精神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内含深刻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意蕴,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无论在核心要义上还是价值旨归上都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是助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和深厚文化支撑。充分发挥长征精神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功能,必须深度挖掘其精神内涵和理论精髓,将其转化成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资源。
透析长征精神内涵。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既内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淬炼的坚定信仰、家国情怀、为民宗旨、党性修养等德行风范,也包含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聚居区或杂居区开展民族治理实践中总结的群众路线、民族团结、廉洁奉公等治理理念,长征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应赋予长征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在守正出新、牢牢把握长征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不断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长征精神的内涵,创新长征精神的表现形式,使长征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对本地长征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挖掘、整合和优化利用工作,挖掘长征精神与各民族地区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在价值理念、价值导向、价值目标的内在耦合关系,厘清长征精神与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契合点,为长征精神因地制宜融入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发掘民族地区长征故事。长征故事是长征精神最好的载体,也是最鲜活的载体。民族地区党史事件多、长征资源多、革命先辈多,要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长征精神。一方面要把长征历史上那些感人至深的事件、人物进行系统地整理,对其历史渊源、历史事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剖析,将故事背后那些充满人文精神和中国情怀的东西挖掘出来。另一方面有了这些“原料”,还要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生动呈现,进而实现与广大民族地区群众的有效对接。这就需要推动长征故事与互联网、自媒体及AR、VR、3D艺术影画等现代科技高度融合,形成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长征故事产品。采取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等方式,将长征故事搬到荧幕和舞台上,通过生动鲜活的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等方法,让具有历史感的“长征故事”实现“老树新花”,增强长征精神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魅力,激发跨越时空的宝贵价值,使民族地区群众的爱国情怀在不断重复中得到固化。
传承长征精神,强化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价值导向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问题在于培育现代化公民。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能够通过文化引导、价值引领、信念调节等软性内化的方式,涵育民族地区群众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各族人民的“四个自信”“五个认同”“两个维护”,坚定对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为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主体力量。以长征精神助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应有效发挥长征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广泛凝聚民族地区群众对推动民族地区全面振兴伟大事业的共识和磅礴伟力。
将长征精神融入民族教育。长征精神是民族地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天然“教科书”,民族教育要把传承长征精神和培养时代新人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当好长征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首先,要将长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推动长征精神“落地生根”。充分利用长征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编撰具有长征特色、可读可学的文化读本,并可将其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范围开展教学,也可融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合理安排课时,切实推进长征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其次,要将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保证长征精神可见可感。有效利用好学校的整体规划、环境布局、建筑设施,如校园网站、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平台和空间,多渠道传播长征精神。还可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融入长征精神,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长征精神熏陶。再次,要将长征精神融入社会实践,保证长征精神“入心入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参观长征纪念馆、体验红军生活、观看长征电影、重温长征征程等方式进行,让青少年身临其境的体会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实现理论认同与行为践履的有机对接。
将长征精神融入群众生活。要将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价值规范等为民族地区群众普遍认同与认可,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将长征精神转化为一定的制度形态和公共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这些制度和政策的落到实处,使民族地区群众逐渐增强对长征精神的认同,最终在生活实践中以实际行动配合相关制度与政策的执行。其次,要革新长征精神语言表述形式,让长征精神传播更鲜活。在坚守长征精神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群众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用民族地区群众易于理解的“地方化”“乡土化”的语言生动阐释长征精神,切实增强长征精神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再次,要拓展长征精神宣传渠道,让长征精神传播更广泛。充分借助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长征精神多元化传播平台,尤其是打造“接地气”的长征精神宣传平台,让长征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广泛地根植在民族地区群众心中。
弘扬长征精神,涵育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骨干力量
长征精神是开展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体现了革命时期党员、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倾向、工作原则,对于提高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需要将长征精神融入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头脑之中,涵育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骨干力量,引导广大干部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用长征精神浸润红色队伍。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民族现代化,加强化人才培养,特别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广大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领头羊”,自身要不断深入对长征精神内涵的理解,从长征精神中汲取生命养分,砥砺初心使命,树立长征精神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坚持长征精神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路径,践行长征精神之“实现伟大民生梦”目标。将长征精神植入民族干部精神血脉,还要立体式“育”。优化和完善现场教学、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拓展教学、体验式教学、红歌教学等培训内容和形式,通过情景交融、实景体验等方式,让民族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提能塑形”,激发广大民族干部传承革命先烈精神的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为推动长征精神入心入脑,地方党委政府也应引导其在制度规范中彰显长征精神,深化长征精神的影响力,通过长征精神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壮大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力量。
用长征精神强化堡垒阵地。基层党组织作为挺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心骨”。以长征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员干部保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原则。首先,应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切身感受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革命信仰,更加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增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其次,应建立健全长征精神融入基层党建机制。地方党委政府应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从思想上增进各级各部门对长征精神融入机制的共识,积极整合各方力量、要素与资源,共同推动长征精神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再次,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党委政府、村“两委”、民族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完善长征精神融入机制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管理方式,确保长征精神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融合。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