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秋天是农作物成熟与收获的季节,《说文解字》对秋的解释:“秋,禾穀熟也。”(“穀”为通假字,通“谷”,指谷类作物。),“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耕时代,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盛行唐朝时期,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兴起,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当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这也许就是月饼的雏形。演化至今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西瓜也要切成莲花状,可见古人过中秋节是多么的讲究!发展至今,送月礼、吃月饼成了中国人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馈赠亲友。此外,各种时令水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必备。
不一样的文化感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不一样的文化感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