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新华网天津9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9月14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关专家说,中秋节始于宋代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

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农历的八月在秋季的中间,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所以便称为“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吃月饼、赏月、钱塘观潮、赏月猜谜、燃灯、舞火龙、玩兔儿爷、饮桂花酒、吃芋头等习俗。专家表示,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不同,但都寄托了人们期盼团圆幸福,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下一篇: 中秋节的起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