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对于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海神针”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顽强进取的定力和坚韧不拔的韧性。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正是破解历史密码的钥匙。夏明翰无惧死亡,是因为他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彭湃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是因为他追求 “千家兴、万家好”的新世界;方志敏情愿“为了苏维埃流血”,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可爱的中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无数先烈为实现自己的坚定理想和信念而不惜牺牲一切的真谛所在。
习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先辈和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所以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硬骨头精神,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特殊材料”的“钙”。他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动上有“指南针”,因而在屠刀面前不怕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诱惑面前不丧志。然而,在今天,有些人却在“四个考验”面前吃了败仗:有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沦为历史的罪人;有的贪图享受、醉生梦死,变为无所作为的庸人;有的独断专行,作威作福,成为骑在人民头上的恶人……凡此种种,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理想动摇、信仰缺失造成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犹如定海神针,是引领着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路明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破坏,在复杂的社会变化中不迷失方向;只有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稳住阵脚,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厚、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涌现出了无数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英勇斗争、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和抵御外辱、不惜牺牲的民族英雄,确立了以爱国主义为荣、卖国主义为耻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英雄业绩,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激励后人的光辉篇章。戚继光抗倭寇的坚毅,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邓世昌献身甲午海战的豪情,等等,始终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民所敬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为大众所赞颂。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锤炼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等,更是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可是,近些年来,在理论界、文化艺术界却出现了一股背离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贬低英雄人物的不良倾向。有人以“颠覆”、“解构”为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居然指责林则徐虎门销烟得罪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爆发,造成民族危机,林则徐不仅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成了“民族罪人”,这是哪国的逻辑?还极少数人甚至说,抗日战争不应该打,要不中国早就像日本那样富强了。这些连当年汪精卫之流都不敢说的话,今天竟然从一些人的口中吐出来了。以我国伤亡3500万人生命为代价而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些人眼中似乎一钱不值。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习近平同志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那些说上述话的人,听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不会感到汗颜和羞耻吗?所以,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永恒主题,这在当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敬业乐群、扶危济贫、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尽管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曲折磨难,但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思潮。有人以西方的学术理论和价值观念来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点评历史人物。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他们的目的,不但要否定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奋斗史,而且要否定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习近平同志严正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所能,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值得警惕的是在我们内部,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爱国主义内容从教材中削减,一些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失语,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等等。对此,我们决不能置若罔闻,掉以轻心。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大张旗鼓地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话语权、主动权,固本强身,增强免疫力,坚决抵制一切错误思潮的侵蚀。(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