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年羹尧,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随着这些年来清宫剧的热播,年羹尧也成了一个热门人物,在大众的认知度里迅速上升。从早年的《雍正王朝》《李卫当官》,到近些年的《甄嬛传》等热播电视剧里,其实都能看到年羹尧的身影。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由杜志国饰演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部分人对于年羹尧的了解,基本上也都是来自这些影视剧。只要一提起年羹尧,大家想到的应该就是:他作为雍正皇帝的忠实奴才,尽心尽力帮助雍正夺取皇位;他军功卓著、飞扬跋扈,他的妹妹华妃在后宫里也同样趾高气昂,甚至敢压皇后一头;他最终因为功高震主,落得个鸟尽弓藏、身死名裂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纵观年羹尧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在雍正二年(1724),他走上了人生巅峰,那个时候的他是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位高权重,和雍正皇帝的关系也处于蜜月期,两个人“如胶似漆”。
朝中的大事小情,雍正都要征询年羹尧的意见;时不时地送给年羹尧一些能凸显私人感情的小礼物:玩具、茶叶等等;雍正还经常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年羹尧写信,而且什么肉麻话都敢往上写,什么“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 “你是朕的恩人” “朕想你了”等等。
但是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样的光景只维持了不到一年,年羹尧就被剥夺了所有的职位和荣誉,定了九十二条大罪,身陷囹圄,最终被赐自尽。不禁让人感慨“伴君如伴虎”,皇帝翻起脸来比翻书还快。
从位极人臣到身死名裂,不过才一年而已,为什么会这样?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年羹尧到底做错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是因为他骄横跋扈、功高震主、忘恩负义,为雍正所不容?还是说是为了掩盖雍正夺位的真相而被杀人灭口了?
年羹尧画像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先澄清两个事情,两个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年羹尧产生的固有印象。
第一,很多人认为年羹尧一直都是武将,是在雍正的帮助下才逐渐被朝廷重用,出人头地的。
这个其实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年羹尧一开始是文官,后来才做的武将。而且他的地位虽然是在雍正时期达到了最高,不过,发迹却是在康熙年间,也是在康熙年间就成了朝廷重臣,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而雍正在其中并没有起到什么帮助作用。
我们可以看一下年羹尧的生平。年羹尧出生于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汉军镶白旗人,他的父亲年遐龄,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所以年羹尧是个妥妥儿的官二代,高干子弟。
长大后的年羹尧的仕途之路走得那叫一个一帆风顺,升官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羡慕嫉妒恨!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仅21岁的年羹尧考中了进士,当年五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主要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
在清朝当官,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认为是正途,尤其是如果能进入翰林院的话,那前途必定会是一片光明。明清时期向来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以翰林起家的话,那就有了当到一二品高官,甚至是首辅大臣的可能。
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年羹尧顺利通过翰林院的考试,任职翰林院检讨,官阶从七品,相当于是副处级干部。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年羹尧以翰林院检讨的身份,作为钦差,担任四川乡试主考官。回京后,他很快就担任了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不久后升任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相当于是正厅级干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年羹尧任职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当年九月,出任四川巡抚,正三品,相当于是正部级干部,成为了手握一方实权的封疆大吏。而这一年,年羹尧才30岁。
从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步入仕途开始,到成为正三品高官,年羹尧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升迁速度之快,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王朝里看,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大家能看出来,直到这个时候,年羹尧还是文官,那他是怎么变为武将的呢?关键就是这次他出任四川巡抚。
由于四川挨着青海和西藏,且省内多民族杂居,因此既是朝廷控制防御青海和硕特蒙古部、西藏达赖喇嘛两大势力的前沿阵地,又时常要对付省内和邻省各部落土司的小规模武装侵扰,军事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清朝四川省政区图
当时四川军事的最高负责人是川陕总督,不过,他的治所在陕西西安,不在四川境内,特别是距离经常出事儿的四川西部地区比较远,两地的交通又特别不方便,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川陕总督对于四川鞭长莫及。
面对这种情况,本来只应该负责民政的年羹尧,也开始主动介入军事,他上书与康熙皇帝讨论四川的山川形势、民族问题以及兵备事务,甚至直接插手军事行动。
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朝西北、西南边疆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给了年羹尧彻底从文官转为武将的机会。
这一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命令部将率军入侵西藏,攻占拉萨,统治了全藏,对清朝的边疆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西进,准备夺回对西藏的控制权。
康熙皇帝第十四子胤禵
当时年羹尧向康熙皇帝上奏,请求带领本省绿营兵,前往由川入藏的前沿重镇松潘料理军务。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藏区派出谍报人员,打探消息。更重要的是,他积极肩负起在四川全省筹备粮饷的重任,全力支援大军作战。
康熙对年羹尧的这些表现,感到很满意。趁着这个机会,年羹尧和康熙说,如今四川的绿营兵腐败透顶,问题颇多,但是总督远在西安,难以管理,而我作为巡抚,与绿营各部没有统辖关系,也无法进行改革整顿,因此希望皇上可以加封我为总督。
面对年羹尧主动求升官的做法,康熙不仅没怪罪,还同意了他的请求,晋升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任四川巡抚,统管四川全省的军事与民政。
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军平定了这次叛乱,西藏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控制之下,年羹尧也因功,于第二年被升为川陕总督,管辖四川、陕西、甘肃三省。
因此,到康熙末年的时候,年羹尧已经成为深受皇帝信任,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了,而这更多的是他凭借个人出众的政治、军事才能取得的,当然,也离不开年羹尧拥有的另一个政治优势。
年羹尧的第一任妻子是权臣纳兰明珠的孙女、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女儿,没过几年,他的妻子病逝,明珠再次做媒,将自己夫人娘家的一位姑娘——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一系的人,介绍给年羹尧做第二任妻子。能看得出来,明珠还是很看重自己这位孙女婿的。
年羹尧通过这两次联姻,迅速融入了明珠家族的婚宦关系网。明珠家族子女、孙子女众多,联姻对象都是高门显贵,涉及的重要宗室就有英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康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之孙)、肃亲王(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康熙第九子胤禟四个支系家族。这都是年羹尧重要的政治资源,他能一路升官,恐怕和这个也不无关系。
所以,年羹尧没有必要,而且确实也没有靠着他与雍正的主属关系,是雍正的大舅子,而从中获得升官上的某些好处。
相反,年羹尧与雍正存在的这两层关系,一度还引起了雍正对他的强烈不满,甚至还写长信臭骂了他一顿。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让很多人误解的事情了,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年羹尧一直就是雍正的忠实奴才、左膀右臂,加上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雍正,所以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是他帮助雍正夺得了皇位。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并不是雍正的包衣奴才、世代家奴,他们两个存在的是主属关系,而不是主奴关系。在雍正继位之前,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也并不亲密,甚至都没什么交往,他们两个能存在主属关系,甚至年羹尧的妹妹会嫁给雍正,那完全就是偶然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册封当时还只是四贝勒的胤禛为雍亲王。按照制度规定,皇子一旦封有爵位、离开皇宫独自建府生活,那么就会从八旗中得到一定数量的佐领(佐领是八旗的最基层单位),这些佐领内的人口,就成了皇子的属人。
于是,隶属汉军镶白旗的年羹尧一家随着所在的旗分佐领,就被拨给了雍亲王,与雍亲王形成了主属关系。
属人对本管王公具有一定的义务,如政治上的亲近,经济上的帮衬,在日常交往中、称呼上要体现尊卑关系,比如要自称奴才等等。但属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独立的身份,王公不能对其在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上予取予夺,这与王公的包衣奴才、私属家奴完全不同。
另外,按照清朝的惯例,宗室王公娶侧室的话,选择范围一般就是在自己所管佐领之内,所以年羹尧的妹妹才会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被康熙皇帝指婚给雍亲王为侧福晋,后来雍正继位后,被封为贵妃,这也是人们熟知的《甄嬛传》里的“华妃娘娘”的原型。
电视剧《甄嬛传》里的华妃娘娘,由蒋欣饰演
这里说几句题外话,其实历史上年羹尧的这位妹妹,并不是《甄嬛传》里描写的那样飞扬跋扈,而是温柔贤惠、和气待人,对待皇后也十分尊敬。还有和电视剧里描述的不同的是,她并没有怀不上孩子,相反,她生育了三子一女,是为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嫔妃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年羹尧和雍正的主属、郎舅关系,并非自愿结合,而是被制度、形势拉到一起的,不存在什么个人感情基础。另外,年羹尧从康熙四十八年起,一直在四川、陕西任职,中间只回京述职了一次,可知二人见面的次数非常有限,也培养不了啥感情。
在和雍正扯上这些关系前,年羹尧已经是朝廷大臣、政治新星了,而之后他更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干,步步高升,并且获得了康熙越来越多的信任。
因此对年羹尧来说,他最好的选择是谁的队也不站,就凭着自己的过人才干和康熙皇帝的赏识,一步步获得高位,最后无论谁成了皇帝,也不会亏待他。相反,如果他明确站队的话,假如站错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之后就全完了,而且在现阶段,康熙皇帝要是发觉他与皇子交往过密,恐怕也会影响他的发展。
所以即使有这层主属关系、郎舅关系,年羹尧也并没有主动巴结、结交雍正,因为确实也没必要。既然不需要沾雍正的好处,加上年羹尧自身大大咧咧的性格,他在日常相处的时候,自然也就缺了对雍正该有的恭敬。
不仅如此,雍正也希望年羹尧这位朝廷重臣能站在自己这边,最起码不能倒向对手,而年羹尧与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都有交往,这便引起了雍正的强烈不满,于是他准备敲打一下年羹尧。
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雍正给年羹尧写了一封长信,狠狠地骂了一通年羹尧,说他就是个轻薄浮浪的官二代,凭着幸运,居然混到了总督;说他给自己写信,落款只称官职,不称奴才;还有什么自己的母亲德妃六十大寿、自己的长子弘时新婚之喜,年羹尧不但没有送礼物,连个道贺信也没有,根本就不把自己这个主子放在眼里。
在信的最后,雍正命令年羹尧将自己十岁以上儿子、侄子全部送回北京,以侍奉年迈的父亲年遐龄,其实这有点充当人质的意思了。年羹尧最终听从了雍正的指示,将成年子侄都送回了北京。雍正与年羹尧紧张的关系,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不过,两人的关系并没有进一步加深,还是维持着不冷不热、若即若离的样子。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雍正即位的第二天,就下旨召回正在西北前线、担任抚远大将军的十四阿哥胤禵。原因也很简单,雍正不会允许自己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外手握重兵。
雍正皇帝画像
雍正还下令将前线的相关事务交给年羹尧接管,表现出了对年羹尧的信任,或者说此时刚刚即位的他需要年羹尧这位封疆大吏的支持。而年羹尧在这关键时刻,也没有令雍正失望,他稳住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十四阿哥胤禵,确保了抚远大将军印顺利交接、胤禵只身回京。
现在康熙时代已经过去了,雍正时代来临了,年羹尧这位康熙朝的老臣、这位与雍正皇帝存在主属关系、郎舅关系,但是却并不亲密的人,在新的时代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他与雍正该如何相处呢?我们下篇文章再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