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二刷《八佰》,发现了10个隐藏“彩蛋”

二刷《八佰》,发现了10个隐藏“彩蛋”

二刷《八佰》,发现了10个隐藏“彩蛋”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Noodles天下的影虫,都从蚀蛀全世界的电影开始上周五,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重量级国产大片《八佰》终于揭开面纱与我们见面。如久旱逢甘霖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虫,都从蚀蛀全世界的电影开始

上周五,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重量级国产大片《八佰》终于揭开面纱与我们见面。

如久旱逢甘霖,影片点映三天票房便突破1亿,豆瓣开分8.3(目前7.8),《八佰》不负众望地掀起了久违的院线片讨论热度。

图片

随着本周五起正式公映,“八佰”也正在成为更多人口中的高频词汇,陷入半年停滞期的2020中国电影,总算盼来真正宽慰人心的曙光。

图片

除了市场热度外,正如所有值得认真讨论的好电影一样,《八佰》中同样埋了很多可以挖掘的细节,从大历史到人物原型再到画面意象,许多都可以好好一谈。

接下来就是小万在二刷电影后整理出来的10个知识点,大家可以把它们看作另一种形式的“彩蛋”。视野有限,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图片

前方提示:本文严重剧透!

湖北

《八佰》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尾声,负责最后留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第一营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图片

这支孤军对外名曰“八百壮士”,实际只四百余人,除了部分幸存下来的第88师的老兵外,其余作战人员多来自从各省赶来的保安团。

据后来调查,这些补充兵又以湖北人占多数,成为“八百壮士”的重要组成。

图片

《八佰》的开场戏即是欧豪饰演的端午与弟弟小湖北跟着叔叔(黄志忠 饰)进入上海,他们都来自湖北保安团。

图片

同时片中端午和小湖北的戏份不轻,这种设定不是偶然。

大溃退

开篇不久表现了保安团初入上海遭遇日军小队时的涣散慌乱任人宰割,其实电影没有表现的是,即便正规军在撤出上海时也因缺乏有序指挥而徒增大批死伤人员。

图片

有的是人马相互践踏、有的因拥堵行军而成为日本空军的活靶,有的则忍痛丢弃大量重型武器。

图片

老兵回忆淞沪会战撤退时的混乱

所以淞沪会战不是作战败而是撤退败,撤得那么狼狈,中国军人的内心憋闷可想而知。

图片

如此更能体会四行孤军的意义所在,他们既是留守上海的唯一中国部队,也一定程度上担起了再次激发中国军人士气的责任。

永远离去的壮士们

因为《八佰》走群像戏,所以片中并未刻意突出某个主要人物,即便是谢晋元少将。

图片

除了端午、小湖北、羊拐、老算盘、老铁这几位有外号的补充兵外,第88师524团的众多官兵们的姓名在片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实是相对模糊的。

直到关键的情节时刻,官兵们的名字才会道出并被观众记住。

图片

比如郑恺饰演的第一个抱着炸药包跳下楼与日军同归于尽的陈树生,他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但留下了写有“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的血书;

图片

还比如李晨饰演的山东兵在护旗那场戏后才说自己叫齐家铭。

片尾字幕打出了一个个真实人物的名字和照片,那时才知,“八百壮士”的最后两位幸存老兵王文川于2009年去世(92岁)、杨养正于2010年去世(96岁)。

图片

原来,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旦夕之间又会如此之远。

口琴

片中,辛柏青饰演的方记者进入四行仓库为苦战多日的守军们拍照录影,其中有一幕是一年轻士兵在吹口琴。

图片

关于口琴,这里可以延伸一个小故事。

上文提到的幸存老兵王文川的家里就一直摆放着一只上海牌口琴,因为那是团长谢晋元送给他的,六十多年来从未离身。

图片

在纪录片《我的抗战》里,王文川回忆了当年四行仓库生活和战斗的点滴,并拿出了口琴吹奏一段。

南岸角色原型

在一河之隔、靠肉眼就能清楚地观看一场战争的南岸租界区里,导演有意展现了对岸国人意识觉醒的过程。

图片

除了唐艺昕饰演的当年为守军送旗的女童子军杨慧敏外,出现在镜头里的真实历史人物还包括姚晨饰演的中国女权运动先驱何香凝,以及虽未点明但大家心知肚明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

图片

何香凝先生既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元老,也是后来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她的丈夫是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其子为廖承志。

图片

杜月笙在片中被称为“会长”,戏份寥寥不言一词。

但片中操着各地口音的南岸民众排队冒死带电话线过桥的那段戏,确实与他在淞沪会战时期援助过四行孤军(曾筹集食物、车辆、通讯设备)有关。

图片

另外,片中还出现了一位叫卢小姐的当红电影明星,当记者的摄影机紧紧追着她拍时,正望向北岸四行仓库的她说“别拍我,拍他们”。

不过这位卢小姐有没有原型尚不得知。

图片

同样有不少镜头的赌场老板蓉姐(刘晓庆 饰)也是一个引人好奇的角色。

管虎的战争年代情结

管虎导演过去十年里频繁触及战争年代故事,包括电视剧《沂蒙》《女子军魂》《火线三兄弟》,电影《斗牛》《厨子戏子痞子》以及这部《八佰》。

图片

情结之深,离不开他的父亲管宗祥(曾特别客串《老炮儿》)。

管老先生既是演员,也是一名老八路,但管虎导演说自己直到四十岁后才真正了解父亲当年亲历的战场细节,并为当时的惨烈所震惊。

图片

管虎与父亲在《老炮儿》片场

比如王千源饰演的羊拐曾说要格外小心埋伏在外的日军狙击手,因为他见过很多从战壕抬出来的死去的战友,均是眉头中间中弹。

这个细节就是管虎父亲曾多次跟他谈起的。

舞台感

《八佰》展现了一河之隔下苏州河两岸地狱VS天堂的“战争奇观”,是一种非常戏剧化、舞台感的情境。

图片

南岸的霓虹招牌、歌舞升平对于北岸四行仓库的守军来说就是一个梦幻的舞台;

反过来,四行仓库战役对于南岸国人和外国记者来说也是一个紧盯着的舞台。

图片

并且南岸还特意设置了一处京戏戏台,进一步构成大舞台中的小舞台的套层关系。

而银幕外的我们,既可以代入苏州河南岸的观看视点,也可以跳出来成为全知视点,又是多层的观看关系。

结尾反高潮

《八佰》结尾,幸存的八百壮士集体冲桥,凸显悲壮气氛的慢镜头与抒情画面代替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最终以握拳的特写镜头收尾。

图片

期待中的高潮没有出现,管虎导演继《老炮儿》结尾隐去六爷的“冰湖决战”后,再次将反高潮处理用在片尾。

图片

赵子龙、长坂坡

小湖北在仓库窗边远远望着对岸戏台时,脑中浮现的是单枪匹马的赵子龙立于长坂坡上,孤身一人冲向曹军的一幕。

图片

选取三国故事中的这一经典段路,是为了把赵子龙长坂坡之战与四行仓库守军面临的形势相类比。

同样是孤军作战、同样是为国为家。赵子龙舍命救少主七进七出曹营;八百壮士亦是早已各立遗嘱抱定必死决心与日军一战。

图片

此外片中还提到了关云长败走麦城以及赵子龙为国、关云长为义(刘备)的区别,麦城可对应上海,八百壮士的抉择也不是出于对上的忠诚,他们渴望的是通过拼死一战来为中国百姓和军人打气。

图片

马精武饰演的戏台老板要求从唱《走麦城》改唱《长坂坡》,也反映了对岸国人意识的转变。

动物意象

管虎电影中常用动物做视觉意象,有时甚至以动物做主角,比如《斗牛》。

图片

《八佰》开场便有缩回地洞的田鼠,继而是落在士兵尸体上的乌鸦,赌场老板蓉姐的家里养着一只白色孔雀,分别代表苟且溃逃、死寂荒凉和贵族身份。

但令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那匹白马。

图片

在灰暗颓废的战场中置入一批白马,白马寓意圣洁、自由,并以慢镜头呈现它奔跑的样子,在写实残酷的氛围中生发出了诗意瞬间。

《老炮儿》中同样有一幕鸵鸟在都市街头奔跑的写意画面,鸵鸟VS闹市,寓意自由、野性与牢笼,也是六爷自己的写照。

图片

白马后来又出现在小湖北想象中的长坂坡之战中,是为赵子龙的坐骑。

与日军谈判时,白马成为谢晋元的坐骑,并由小湖北陪同,对照意味明显。

《八佰》呈现的八百壮士的故事,仅仅是一半。

在谢晋元率领部下冲锋过桥进入南岸租界后,他们当即被解除武装,被集中安置在一处孤军营里度过了痛苦的四年囚禁生活。

图片

当年上海市民对八百壮士夹道欢迎,可惜迎接他们的是囚禁

期间谢晋元写了一本日记《谢晋元抗日日记钞》。

1941年日军占领公共租界接管孤军营,同年谢晋元被收买的四个叛徒刺死,年仅37岁。

图片

其余的壮士们被强制分散看管,不少被押送至各地做苦力。

图片

直到抗战胜利后,幸存下来的100余位八百壮士回到上海,在谢晋元的墓地旁搭起棚子住下来。

电影之内,电影之外,我们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

大咖讲述

万达电影×《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张玮

万达电影全新栏目《大咖讲述》上线啦,每期我们将根据影片特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大咖讲述电影背后的故事。

从历史回溯、真实揭秘、硬核科普等维度,咱换个角度看电影,借个机会涨姿势~

本期邀请的是《历史的温度》系列书籍作者、 微信公号“馒头说”创始人张玮,他将带大家揭开历史的幕布,触摸真实的温度,探索人物的真性情,讲述《八佰》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

关于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大背景、谢晋元临危受命指挥抗敌、“战士舍身炸钢板”真实细节以及“八佰”壮士撤退之后的结局,张玮老师都有一一讲述,满满的干货:

上一篇: 求是网评论员: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所在、理想所在
下一篇: 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话地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