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是古人用来照容梳妆之器具。后来随着玻璃镜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啥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比较难以回答。有些人将其制造和使用归功于黄帝。在《轩辕黄帝传》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
战国铜镜(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
一、齐家文化铜镜
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铜镜,时代最早的是齐家文化的铜镜。齐家文化是一种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该文化至今一共出土有2面铜镜。一面素面镜子,于1975年出土于甘肃广河齐家坪一座墓中。整体为圆形,直径6厘米,厚约0.3厘米。另一面为七角星纹镜,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尕马台25号墓,圆形,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镜子背面装饰凸弦纹两周,弦纹之间有一个不甚规则的七角星形图案。镜钮锈蚀残损。
七角星纹镜
二、商代和周代铜镜
目前,考古所见商代镜子多出于安阳殷墟,其形皆为圆形,镜面近平或者微凸,镜身单薄,多为桥形钮。
商代叶脉纹镜
周代的铜镜在数量上多于所发现的商代镜,分布也广,见于内蒙、北京、河南和陕西。形制也为圆形,小镜,直径多为6—8厘米,镜面平面和弧面两类。
西周鸟兽纹镜
三、春秋战国铜镜
此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剧烈的社会变革,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在镜子上也有体现。该期铜镜达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最高水平,出土量多达千面,完全碾压此前。其形态、种类也较为多样,形制多为圆形,个别作方形,背部有钮,镜缘平或上卷。纹饰内容多样,如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
战国四山镜阜阳市博物馆藏
四、两汉铜镜
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铁器得到广泛应用,手工业生产空前繁华。铜镜也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西汉初年的蟠离纹镜、草叶纹镜。西汉中期的星云纹镜、日光镜、昭明镜。西汉晚期及王莽时期的日光镜、规矩纹镜。东汉中期的连弧纹镜、神兽镜、画像镜等。
日光镜汉代阜阳发掘出土
新莽·“刘氏去,王氏持”规矩纹镜阜阳博物馆藏
阜阳文物推介:
“刘氏去,王氏持”规矩纹镜(一级文物)
新莽时期直径15.1、厚0.4厘米,重635g
1978年出土于阜阳市城郊万庄阜阳市博物馆藏
镜作圆形,圆钮,圆纽座。座外一周排列9颗小乳钉,乳间铸有“长宜子孙”4字。9乳外为双线圆框,圆框四面各向外伸出“T”形、“L”形、“V”形图案,这些符号将镜的内区分为八等分,分别装饰飞禽、瑞兽、怪神等。主纹区外为一周铭文圈带,铭辞:“刘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宁。乐可喜,井田平,贫广其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