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对民主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就是越来越把着眼点放在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研究上,即不仅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问题,而且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技术问题。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技术性、程序性、操作性方案。所谓"民主政治技术",主要是研究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策略、技巧和细节等问题,从而具体把握、调控,掌握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动权。 首先,在民主发展的策略上,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说明我们民主政治发展的策略主要是:既积极又稳妥,渐进发展,使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相适应。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不仅与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而且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社会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何以最小的政治和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的民主效益,需要政治家和民众的政治智慧。十七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命题下,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重要制度组成部分提出来,既是创新,又是循序渐进策略思想的体现。
其次,在民主发展的技巧上,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活动方式正在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无论是制定政策的程序,处理日益复杂的国内矛盾、国际关系上,在政治运作上都比过去更加周密谨慎,主观独断的"拍脑袋"现象减少,面对国内诸多利益分化,教育、医疗、住房矛盾突出等问题,各级政府正在抛弃"管卡压"的粗放式手段,转而以疏导、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加细致地注重民情民意,强调可操作性和实施细节,尽可能集民众智慧,纳民众心愿。"十一五"发展规划,采纳了412万人的建言,包含着许多数字化的政治目标。近年来,一些新的"官场惯例"正在形成,如部门领导在所辖领域出现大问题时,要主动请辞或被免职;省市级官员上任时发表就职承诺,公开执政思路;遇到突发事件相关官员必须到场与老百姓协商解决问题;在地方领导人换届过程中逐渐扩大提名环节、考察环节、选举环节,等等。这些本身既是民主的实现,又是民主技巧的展现。 最后,在民主发展细节上,更注重微观研究,强调落实问题。十六大及以后的若干全会的相关决定,都明确提出了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目标和途径。如: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十七大进一步从六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涉及到如"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细节要求。近年党还不断下发指导性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等等。在党中央的具体部署和指导下,我们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正在向务实的方向深入发展,不断破解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