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上篇所讲的分段分期
第一阶段(公元前770-前680年)
特点:斗争尚不激烈,周天子威信尚存
第一时期(公元前770-前730年)
第二时期(公元前730-前680年)
第二阶段(公元前680-前550年)
特点:春秋五霸依次出现,以晋楚百年争霸为主旋律
第一时期(公元前680-前640年)
第二时期(公元前640-前600年)
第三时期(公元前600-前550年)
好了,总结完了,我们再来详细叙述一下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春秋晚期。
第三阶段(公元前550-前476年)
分界点:第二次弭兵会盟前后
特点:前面两百年,诸侯将周天子架空,而现在终于轮到大夫架空诸侯了;诸侯间争霸也开始转为大夫间争霸,第二次弭兵会盟上来的人竟都是各诸侯国的大夫们。
第二次弭兵会盟后,各国大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加紧夺权,春秋步入晚期,开始渐渐向战国过渡。这个阶段,由于中原出现短暂和平,诸子百家各创始人也纷纷登场,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周礼崩溃速度加快。
第六时期(公元前550-前510年)
前五甲:1晋、2吴、3楚、4齐、5秦
楚国因为内乱开始衰落,后来更是被吴军攻陷都城;此时的晋国是名副其实的唯一超级大国,就跟当今的美国一样,但其国政却渐渐被六卿掌控,就如当初的周天子一样,现在终于轮到诸侯们来体验一下周天子的苦楚了;吴国因为拥有孙武、伍子胥等贤臣良将,并于公元前506年攻陷楚都,北上中原争霸,实力跃居第二;
齐国因为晏婴的存在,终于止住了衰落的局面,但国政却渐渐被田氏操纵,面对“田氏代齐”的预言,晏婴也无能为力;秦国因为晋国的存在,仍无法东进半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个春秋和半个战国。
第七时期(公元前510-前476年)
前五甲:1越、2楚、3晋、4齐、5秦
这个时期,秦国仍然专注于西部,很少介入中原事务;齐景公晚年介入晋国内乱,支持范氏和中行氏,却以失败告终,前484年艾陵之战更是败于吴国,丧失了南方势力范围,此后国内田氏势力步步夺权,内部斗争再次成为主题;
这个时期的晋国已经成为一个由各贵族领地组成的松散联邦制国家;楚惠王(公元前488-432年)在位时期,平定白胜之乱,改革政治,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楚国国势得以迅速恢复;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73年一举攻灭其北方的吴王国,之后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之后三家分晋,春秋历史结束,中国历史步入战国时代。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明天将讲述《春秋各时期各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排名》,欢迎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