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陈文新:气量宽厚的周瑜何以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

陈文新:气量宽厚的周瑜何以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

陈文新:气量宽厚的周瑜何以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宽厚,很有人格魅力。他有一个同事,叫程普,在两个人的长期相处中,周瑜的气量宽厚表现得尤其明显。周瑜和程普官阶相同,但程普的年纪比他大了不少。程普不服气

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宽厚,很有人格魅力。他有一个同事,叫程普,在两个人的长期相处中,周瑜的气量宽厚表现得尤其明显。周瑜和程普官阶相同,但程普的年纪比他大了不少。程普不服气,经常摆老资格,也就是故意端架子让周瑜难堪。

历史上的周瑜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英雄时代:陈文新品评多维三国》,陈文新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而每一次,周瑜都并不在意,像没事一样。他理解程普的心态,一个年纪大了一截的人,和一个晚辈处在同一个级别上,程普感觉内心憋屈。久而久之,程普对周瑜佩服不已,感慨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跟人相处,可以让人达到醉的状态,那是一种什么魅力。

在《三国演义》里,读者看到的周瑜,却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他曾难受地说,“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既然生了我周瑜,还生诸葛亮干嘛?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样一个周瑜,忍受不了诸葛亮比他强。诸葛亮比他强,他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老是想着如何下手坑害。

在民间的三国中,周瑜被掩盖的长处,不只是心胸宽厚,还有其他许多方面。要罗列的话,至少还可以扳四次指头。

第一,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越功勋。这个令后来的人极为羡慕,比如北宋的苏轼。苏轼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说:如果周瑜“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果周瑜回到他指挥过赤壁之战的地方来看一看,他一定会笑话我苏轼,功不成名不就,却已经长了那么多白发。周瑜有个美称,叫“周郎”,是说这个建立了卓越功勋的人,依然青春焕发。

第二,周瑜的形象极好,雄姿英发,连行头也非同一般。周瑜的标配是“羽扇纶巾”。不要小看这个羽扇纶巾。在战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兵器,羽扇纶巾是不容易见到的。一个将领,如果挥着羽扇、戴着纶巾来指挥作战,就足以显示其不凡气度,一种稳操胜券的气度。羽扇纶巾,是气度,也是风度。

历史上的周瑜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周瑜塑像

第三,周瑜的夫人极其出色,据说是种中国古代的十大美女之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人们经常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者说女人的一半是男人。潜台词是,你的妻子也是外界了解你的一扇窗口。就算一个不大了解周瑜的人,看到那么出色的小乔,也就可以想见周瑜的不同凡响了。

第四,在将领和谋略家的身份之外,周瑜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作为音乐家,周瑜到了一种什么境界?就算他喝了三杯酒,也就是说,就算他喝到微醺,如果有人演奏音乐出了一点纰漏,他仍能敏锐听出。这时,他会下意识地回头朝演奏者看一下。一句俗谚:“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周瑜这个人,多才多艺,风度翩翩,足智多谋,气度宽厚,确实令人钦佩。

只是,周瑜的这些长处,在《三国演义》里,要么是被掩盖了,要么是被改变了。比如周瑜的装束,最有范的就是羽扇纶巾,《三国演义》却给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许,“演义”的作者认为,周瑜不配用羽扇纶巾,只有诸葛亮才配。除了羽扇纶巾,那个音乐家的才能,也没有了。那个年轻英俊的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周瑜一出场,就仿佛是一个中年人了。还有小乔,本来是给周瑜加分的,在《三国演义》中,她虽然也露了一下脸,却被诸葛亮用来激将周瑜,未能给周瑜增色,反倒让周瑜难堪。

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

韩伍绘周瑜

诸葛亮到东吴去,为了激将周瑜联刘抗曹,他这样挑逗周瑜:你知道曹操挥师南下,主要目的是什么吗?不为别的,就是来抓大乔和小乔的。诸葛亮还顺手把曹操的《铜雀台赋》的两句改了一下,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把大小乔从东吴移入铜雀台,我曹操要日日夜夜跟她们在一起快活。诸葛亮的话让周瑜大为愤怒,当时就拍案而起,发誓跟曹阿瞒决一雌雄。

从《三国演义》的这些安排,可以得出结论:从历史的三国到民间的三国,周瑜的形象有了大幅度改变,一个雄姿英发的历史英雄,成了猥琐不堪的小丑型人物。

这里要问,为什么《三国演义》要对周瑜的形象做如此巨大的改变?

之所以做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历史上的周瑜,一直是反对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的,和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的鲁肃正好成为对照。

三国时期的东吴,应该如何处理和刘备的关系,鸽派和鹰派的主张是大为不同的。鸽派的代表人物是鲁肃;鹰派的代表人物,早期是周瑜,后期是吕蒙。作为早期鹰派的代表人物,周瑜和鲁肃对当时的政治态势有不同的判断。

诸葛亮初出茅庐,曾和刘备一起分析过天下大势,其中一个重要判断是:曹操已经占领了中原。中原一带的面积大概占到全国将近一半,那里的人口和税收,是全国的十分之六左右。它是天下的主体部分。东吴已经占领了江东,包括江浙、安徽,以及现在湖南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地盘不算小,但是人口不多,大概占天下税收的十分之二。

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杨俭朴绘《隆中对》

诸葛亮提醒刘备,他可以拿来作为自己战略依托的,只有荆州和益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这也就是所谓三分天下的格局。

与这个三分天下的格局密切相关,诸葛亮提出了一个战略上不可动摇的原则,“联孙抗曹”。曹操的力量,绝不是孙权一家可以对付得了的,也不是刘备一家可以对付得了的。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如果要在这个鼎足而立的格局中生存,只有两个可以选择的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归顺曹操,封侯,也可能封公,享有管辖某一个地方的权力。不过,既然归顺了曹操,就得服从曹操的管理。

首先,你得有人质押在那里,没有人质,曹操是不放心的。具体地说,孙权要把太子送到许都,由曹操控制起来。

其次,曹操会要求孙权上缴部分税收。控制一个地方的税收,是国家权力管控的主要标志之一。

再次,孙权必须定期去朝廷述职。如果不按时向朝廷述职,那就是叛乱;但如果真的按时述职,曹操要收拾孙权就太容易了。也就是说,一旦归顺了曹操,曹操就有办法最终把孙权吃掉。

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吴主孙权

所以,刘备不愿意做这样的选择,孙权也不愿意做这样的选择。既然不想归顺曹操,就只有选择第二个方案,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如果曹操在那边攻打孙权,刘备就在这一边攻打曹操;如果曹操在这边攻打刘备,孙权就在那一边攻打曹操。当时有三个经常交战的地方:一是合肥,一是襄樊,一是祁山。

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刘备这边在祁山和曹军交锋,孙权便在合肥动手;孙权在合肥和曹军交锋,诸葛亮就兵出祁山,或者关羽从襄樊出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曹军不能集中兵力收拾其中的一方。因为,如果其中的一方被收拾掉了,另外一方接下来也会被收拾掉。曹操单独收拾一家是不困难的。

历史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刘备讨伐东吴失败,蜀吴联盟处于破裂状态。这种破裂状态,让东吴和蜀汉都有可能被曹魏各个击破。这时,孙权感到了危险,于是假惺惺地归顺了曹操。而诸葛亮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汉贼不两立”是蜀汉的旗号,不能因为权宜之计而放弃大的原则。

诸葛亮派了邓芝出使东吴,意在修复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孙权故意不接待邓芝,因为孙权已经表面上归顺了曹魏,如果接待邓芝,会被加上背叛朝廷的罪名。孙权在那里迟疑的当口,邓芝上了一道表给孙权,说:你理当尽快跟我沟通,因为我这次来,不只是为了蜀汉,也是为了东吴。孙权这才接待了邓芝。

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

邓芝画像

邓芝跟孙权谈的,主要就是孙刘两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为了不被曹魏各个击破,东吴必须恢复和蜀汉的联盟。孙权同意邓芝的判断,答应和曹魏一刀两断,孙刘两家,还是战略伙伴关系。“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

接下来,孙权跟邓芝套近乎说,现在我们可以规划一下,有朝一日,把曹魏灭掉之后,可以划一条线为界,一边是我们的,一边是你们的,相安无事,共治天下。邓芝听完,说了一段话,大出孙权所料。邓芝说:且慢!“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

邓芝为什么这样大杠孙权?邓芝这样说,是要强调:东吴和蜀汉结盟,并不是因为两家友谊深厚,关羽都被东吴害死了,还谈什么友谊;而是利害关系使然,不得不这样,尽管东吴害死了关羽,蜀汉也还是要跟东吴结盟。从邓芝和孙权的交谈,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孙、刘联盟的历史缘由。

那么,对于孙、刘之间的关系,鲁肃是怎么看的?鲁肃第一次见到孙权,孙权就告诉他,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做齐桓、晋文,“奉天子以令诸侯”。鲁肃答道,这个愿望不切实际。现在有条件“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只有曹操,他已经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上,他的实力绝对不是你能挑战的。

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孙权墓

从孙权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下应该做的,是趁曹操在北方经营,没有精力顾及南方的时候,抓住机会,“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

以江东为根据地,先把黄祖干掉,再收拾刘表,把荆州据为己有,然后拿下益州。把长江流域经营好了,就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随时可以见机行事。这就是鲁肃最初的战略构想,其要点是,要孙权经营好南方,再找机会拿下北方。他还没有留意和刘备的关系。

曹操挥师南下、直逼荆州,这时鲁肃的想法有所改变。他提醒孙权:曹操快到荆州了,而荆州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为了争夺继承权,正闹矛盾。我要赶紧去荆州考察一下。如果荆州内部一团混乱,可以趁这个机会把荆州拿下,就势抗击曹操。如果刘备和刘表关系融洽,可以跟他联合,一起对付曹操。

鲁肃这样说,是基于他对刘备的了解。刘备在荆州已经待了五六年了。在这五六年间,刘备一直在苦心经营,一直没有放弃逐鹿天下的志向。

有一次,他见自己身上的肉多,大腿变粗,不禁伤心流泪。他当然不是因为身材不好而伤心,他是感慨自己没做成大事,却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以至于胖了许多。他勉励自己保持一种卧薪尝胆的状态。而他经营的主要内容,就是把刘表那些部下和荆州百姓凝聚在自己的周围,让自己事实上成为荆州的主心骨。

名义上的领袖,是刘表,刘备不想改变这一事实;但刘备有志于成为事实上的主心骨,他也确实达到了目的。曹操挥师南下之时,刘表已经去世,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接管了荆州。虽然刘琮归顺了曹操,而荆州的大部分人都跟着刘备去了江陵。刘备在荆州是有号召力的。他身边还有关羽、有张飞、有赵云、有诸葛亮,已经成了气候。

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

吴湖帆绘蜀主刘备

对于刘备的进一步了解,促使鲁肃确定了联刘抗曹的战略设想。他这样劝说孙权:刘备非刘表可比,不是东吴可以轻易吞并的。既然吞并不了他,就应该跟他联合起来。可以联合刘备,而不能够对他下手。要抓紧时间跟刘备谈联合抗曹的事,不要让曹操得了先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

鲁肃到了荆州,与诸葛亮一拍即合。刘备当即派诸葛亮跟鲁肃一起去见孙权,正式确立了孙刘联盟。看得出来,孙刘联盟,是由鲁肃和诸葛亮一手促成的。

孙、刘结盟,可以说是孙、刘相互妥协的结果。其中一个具体的成果,是所谓“借荆州”,说东吴把荆州暂时借给刘备用一段时间,等刘备以后得了益州,再把荆州还给东吴。

就历史的实情而言,这个说法当然是不能成立的。荆州本来是谁的?是汉朝的。汉朝给刘表管理,可以算是刘表的。刘表死了,继承者是他的小儿子刘琮,刘琮投降了曹操,荆州就成了曹操的,当然名义上仍属于汉朝,因为曹操是汉朝的丞相。

历史上的周瑜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杨家埠木版年画《回荆州》

赤壁大战,刘备把荆州拿到了手中,他是从曹操手上夺下荆州的,不是从东吴借来的。这就是历史的事实。有趣的是,虽然事实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却都愿意承认,是刘备借了东吴的荆州。为什么要承认?其实就是向东吴妥协,虽然刘备实际上控制了荆州,但名义上荆州是东吴的。

之所以向东吴做出妥协,是因为深知东吴想得到荆州。东吴的首都本来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为什么要迁到武昌?当时的武昌,就是现在的湖北鄂城,就是为了早日控制荆州。刘备怕东吴对荆州下手,索性允诺东吴,荆州是你们的,只是我刘备没有地方立足,先借我一段时间,到时还你。

而从东吴那一面看,“借荆州”也是一个妥协。那些鹰派人物不断给鲁肃施加压力,说,就是你坏事啊!你看,一场赤壁之战,东吴是战场主力,仗打赢了,荆州理应归东吴所有,现在落到了刘备手上。你想办法把荆州要回来。

因为受到的压力太大,历史上还真发生过单刀赴会这件事情。不是关羽单刀来见鲁肃,而是鲁肃单刀来见关羽,谈的就是荆州的归属事宜。鲁肃理直气壮地说:当年跟我们合作,你们就是想活下去,并没有想得到那么多好处。现在你们得到的好处太多了,这太不仗义了!刘备作为一个众望所归的英雄,做如此不仗义的事,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结果关羽还真有点羞愧。刘备这边如果不承认借了东吴的荆州,鲁肃就没法向东吴鹰派作解释。鸽派,总是比较被动的。

由此我们知道:在战略上,鲁肃对刘备集团是比较友好的。因为这种战略上的友好态度,在《三国演义》里,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忠厚长者,经常扮演保护诸葛亮的角色。战略上的鸽派与性格上的忠厚,当然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之间确实有内在关联。

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鲁肃墓

说了鲁肃,回头再说周瑜。

在战略上,周瑜坚定不移地反对与刘备结盟。他曾和孙权深入讨论过一个话题,如何经营天下。周瑜指出:江东已经是我们的了,下一步是把荆州弄到手,接下来是把益州也弄到手。如果荆州和益州都是我们的,这个本钱够好了,何必要靠刘备呢?刘备这个人,当然是一个英雄。但是,如果把他和关羽、张飞分开的话,君臣不在一起,就形成不了气候。

一次,刘备因为借荆州的事去了东吴,周瑜以为这就是下手的好机会。他提醒孙权,趁刘备在这里出差,把刘备软禁起来,给他住好的宫馆,给他尽量多的美女美食,让他安于这种粉红色的生活,不思进取。只要刘备不在荆州,关羽、张飞这些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就可以为我们所用了。我周瑜是有能力驾驭他们的。我带着他们去打仗,把刘备的将领变成我们的将领,岂不是一举两得。结论是,东吴不需要和刘备结盟。

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历史上的周瑜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

《论古谈今话周瑜》

周瑜的这个建议,孙权差一点就同意了。他终于没有同意,是因为他有顾虑。“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

第一,北方还有曹操的威胁,应该多招揽英雄,不能这样打压刘备。

第二,就算把刘备软禁了,关羽和张飞也不一定听你的。

第三,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荆州的那些官员和百姓,如果不是刘备去领导他们,估计内部会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果内部不稳定,北边又受到曹操的攻击,荆州这个地方,不一定掌控得住。在目前境况下,还是借重刘备的好。

这是孙权的想法,所以他放刘备回了荆州。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知道了周瑜曾经要把他软禁在东吴,感叹说,我去东吴之前,孔明也提醒我不要去,怕的就是去了之后回不来,果然真有这样的危险。但是没有办法呀,借荆州这样的大事,不亲自去就摆不平啊。看来,以后跟东吴打交道,得多留一个心眼。

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在东吴内部,有一个强大的鹰派存在,他们坚信:如果东吴能把荆州据为己有的话,是可以把刘备撇开的。只有在实在绕不过刘备的时候,他们才会有一些友好的表示。

孙权虽然放刘备回了荆州,但还是想控制他,其中一招,是把他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孙权比刘备小二十岁。他的妹妹,比刘备就小得更多了。典型的老夫少妻。

但这个不在考虑之列,关键是孙权这个妹妹有“诸兄之风”,和她的几个哥哥一样,不爱红装爱武装,刀枪剑戟,用得都很娴熟;她所有的丫环,也都有一手功夫。

据说,自从娶了孙夫人,刘备每次进卧室,都会流一身冷汗。“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三国志•蜀书九•法正传》)

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

徐砚绘《孙权嫁妹图》

每天早晨起来,刘备看自己还活着,就感到庆幸。那个时候,既有北方的曹操随时可能南下,又有东吴卧在身边的一只雌虎,刘备日日夜夜都不得安宁。后来,他占了益州,既不怕曹操随时攻打,又把孙夫人撂在了荆州,刘备才有了自在的感觉。

孙权接他妹妹回东吴,孙夫人走的时候,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把刘禅带在身边:“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蜀书六•赵云传》)

为什么要把刘禅带到东吴去?其实是要留一个人质。虽然没有控制住刘备,但是控制了刘备的儿子,也是挺厉害的。刘备到底有心眼,或者说刘备的部下到底有心眼,他们截住孙夫人的船,把刘禅给带回来了。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截江夺阿斗”,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从东吴对荆州的觊觎可以看出,后来关羽镇守荆州,处境其实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东吴鹰派随时都有可能对他下手。

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历史上的周瑜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

叶雄绘《赵云截江夺阿斗》

而关羽呢,面对来自东吴的威胁,防范意识是不到位的。孙权曾想用一个办法来笼络或控制关羽,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结果关羽不干。“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当年孙权要把他的妹妹嫁给刘备,刘备不敢不接受,要维持孙刘联盟,不能不随时妥协。而关羽不光拒绝,还要辱骂东吴使者。这表明,关羽对东吴是太轻视了。像这样一种婚姻关系,不是你想不干就可以不干的。刘备和诸葛亮是政治家,他们懂得权衡利害,谨慎防范。关羽不是政治家,免不了感情用事,疏于防范。而这,就为他后来的被害,埋下了伏笔。

从逻辑上说,关羽的被害,是东吴鹰派共同制造的一个后果。东吴鹰派中,最早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瑜。所以,关羽虽然不是周瑜害死的,而是死于吕蒙的偷袭,但是如果周瑜活着,他也会和吕蒙一样做同样的事。

“演义”的作者不喜欢周瑜,是因为周瑜是刘备集团的对头。“演义”的作者,对刘、关、张和赵云、诸葛,确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好感,对他们友好的,就写得可爱;对他们不友好的,就写得可恶。周瑜处心积虑地跟他们过不去,当然是不讨人喜欢的。

战略上的鹰派和性格上的小肚鸡肠,当然不是一回事,但都表现为跟诸葛亮过不去,跟刘备过不去,跟关羽过不去。历史上气量宽厚的周瑜,被“演义”的三国写得那么小肚鸡肠,是有脉络可循的,是有原因的。

历史上的周瑜_历史中的周瑜有多强_关于周瑜的历史故事

粤剧《三气周瑜》剧照

就历史上的周瑜来说,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徐图进取,是他一贯的战略思想。周瑜跟刘备集团过不去,是其战略思想使然,并不是因为他心胸狭窄。正如鲁肃主张联刘抗曹,是其战略思想使然,并不是因为他为人忠厚。

《三国演义》将战略思想的分歧化为人品的差异,这是“民间三国”的重要遗产。我们不必用“民间的三国”去批“历史的三国”,也不必用“历史的三国”来批“民间的三国”。

上一篇: 怎样学好历史
下一篇: 今日校园历史版本电脑版  9.3.2官方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