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樊梨花时,首先想到了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继而想起了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等。认为樊梨花是唐代的女英雄,是薛丁山的妻子,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子,并且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然而,翻开正史,对樊梨花却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没有这个人。那么,人们印象中的樊梨花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其实得益于民间传说和说书艺人的功劳。
现代人认识樊梨花是从电视和评书上接受的。古代的小说《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古代女子。
追溯樊梨花形象,最早可以上溯至唐宋,历代以传说,话本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清代,乾隆年间话本编纂成《说唐三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如莲居士编辑成《反唐演义全传》等书。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许多明、清小说。这些小说的特点就是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再由民间传说、小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它是一个加工再创作的过程,所以明清小说可读性很高。
但早些时候《征西全传》中的樊梨花,性格模糊,因作者采用神魔小说笔法,有些情节荒诞离奇,如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神箭飞刀、摄魂铃、捆仙绳等,在人物塑造上成就不高。这也是唐代话本对我们来说,相对明清小说接受有点困难。
综上所述,樊梨花这个人,就是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小说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的一个虚构的人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