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程 | 第一讲:感悟初高差异,实现学段跨越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程 | 第一讲:感悟初高差异,实现学段跨越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程 | 第一讲:感悟初高差异,实现学段跨越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初高中历史教学分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学段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_初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_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一样吗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_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一样吗_初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初高中历史教学分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学段,所以初中到高中的转变看似是循序渐进的连接过渡,实则是迥然不同的阶段跨越,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应看到初高中的历史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上又是在一脉相承中螺旋上升。因此,我建议循着初高中历史学习变化去找寻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学会预习

适应初高课程容量差异

从新课标设计的教科书编排结构来看,初中部编新教材为通史框架,高中部编新教材为“通史(必修)+专题(选择性必修)”,这种编排从形式上体现了初高中历史教材编排的衔接性,但是在内容上却相距甚远。

初中三年完成六册中外历史教学内容,高中要在一年内完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部内容,而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充,可想而知,高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多大。比如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用了三个单元15节课讲述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高中历史教材只设计了一个单元4课时完成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全部内容。这仅是量的问题,高中历史内容在深度和难度上也远超初中历史,而且高中历史课时紧张,一节课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内容适当放开讲,哪些应该点到为止,这些都是需要教师根据课标及学情去进行教学设计,既要把问题讲全面,也要把深层问题讲清楚。而且高中教材通史体例下宏观叙事内容多、范围广,专题内容跨度广、内容细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前必须要做好预习,预习一节课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有哪几部分内容组成,重点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是上课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同学们要对自己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重视基础

实现初高知识衔接中的跨越

初高中历史教学都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初中如果能构建起较好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历史见解对高中历史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初高中知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历史无论是从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上,甚至在中考的模式上都只是针对一些重大历史史实的介绍和掌握,学生对历史史实本身的前后联系只是一知半解,知识体系不系统,更缺乏对历史史实背景和影响的分析和研究意识。而高中教材却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的,这样就需要高中教学补充大量的历史事件背景的介绍,教会学生去分析研究问题,这无疑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否则无法满足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将主干知识烂熟于心,更要理清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网络。基于此,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同学们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利用空闲时间多读历史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把自己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进行扩充,筑牢历史学习的知识网络和能力阶梯。

循序渐进

把握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贯穿初高中历史教学始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体现。目前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的新课标都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但是初中对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要求等级较低,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必需要达到较高的等级要求,而且新高考考查直接对标核心素养,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必需围绕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去设计,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设计,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理论。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日的课堂与作业中逐渐渗透,初入高中,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历史,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又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情境的创设、大单元主题的统领、史料的选取、问题的设计都是较好的落实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具备历史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 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内容
下一篇: 4月1日起,社保需自行申报缴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