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六):历数大明王朝极权体制下的暴君明王朝的暴君--极权体制的罪魁首先,明王朝的暴君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二十任皇帝就有十七个是暴君。其中二任帝朱允炆一上任就遇到叔父发动的叛乱,四年后兵败身死;十五任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三十天,还来不及作恶;如果让这两人多在位几年,也极有可能成为暴君,事实上只有七任帝朱祁钰一人不是暴君。其次,明王朝虽然出了那么多的暴君,可寿命却出奇地长,竟统治中原达两百七十七年之久。如果加上南边的三个流亡小朝廷,合起来有两百九十五年,比强盛的唐王朝的寿命还要长,不像大分裂时期的那些暴君一样马上招致王朝的覆亡。再次,明王朝的暴君除了十一任帝朱厚熜照之外,本人并没有太多的众所周知的暴行,暴行多半是下面的官僚和太监干的,但这些官僚和太监正是秉承皇帝的旨意。朱元璋和朱棣虽然残暴好杀,可都是在惩治贪污叛逆和整肃吏治的幌子下大开杀戒,直到今天还为人民所称道,乍看起来好像是明君而不是暴君。我们不能被假相所蒙蔽,明王朝的暴君不但作恶多端,而且贻害无穷,流恶难尽,对中华民族的伤害较之大分裂时期那些禽兽不如的暴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以前,中华民族尽管多灾多难,但一直以一个强大文明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自明朝以后,它落伍了,从天朝大国加速度下滑,以至19世纪欧洲人侵入时,中华民族竟堕落成为一个白痴般的民族,究其原因,始作俑者正是明王朝的暴君,正是他们创立的那一套极权专制体制毁灭了中华民族的灵性和进取精神,窒息了中华民族的生机,使华夏文明比西方文明至少落后了三百年。三百年的落后,才是明王朝暴君无与伦比的罪恶。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这些罪恶的内容和危害。1.蹂躏人权,毁灭人性的尊严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帝王,骨子深处有着浓厚的自卑情结,异常羡慕官员和士大夫所保持的优越地位,因而产生强烈压制别人的暴虐意念,以求自己心理平衡。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中本来就缺乏人权观念,但故意建立摧残人权制度的,则由朱元璋创始,即三百年间使人闻而战栗的"诏狱"和"廷杖"。"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皇家特务组织"锦衣卫",后来又增设相同性质的"东厂""西厂"和"内厂"等非正规的司法系统,由皇帝最亲信的宦官主持。这些特务组织最初只是负责调查及逮捕谋反妖言大奸大恶之人,后来发展到专门用于迫害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和人性较为充分的上流社会人士。这些特务组织相互交错,密如蛛网,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街头巷尾的一举一动,夫妻吵架和市井打斗,早上发生,晚上就到了皇帝耳中,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宦官主持诏狱的最大方便,是他可以随时向皇帝直接提出报告,皇帝可以随时向宦官发布命令。宦员没有文化,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潜意识中对正常人尤其是上流社会人士有一种仇恨心理,犯人一旦落到他们手里,命运可想而知,活命或不受惨烈苦刑的希望几乎等于零,即使没有犯任何罪,在难以忍受的酷刑之下也会承认自己有罪,哪怕是灭九族的罪行也会招认。这种罪恶的制度还人为地鼓励"告密"和"打小报告"等人性中最丑陋的行径,毒害国人的品行,使国人变得短视冷血,人格日益向低层次滑行。对人权具有同等摧毁功能的还有廷杖,即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木棍打罪犯的屁股。这是一种痛苦难忍的刑罚,受刑人大声哀号,头面撞地,尘土塞满口中,胡须能全被磨脱,情形惨不忍睹。强壮的人可支持八十下,超过一百的往往在杖下毙命,侥幸不死也要割去败肉数碗,医治半年以上。肉体的痛苦也许是次要的,最难医治的还是心灵的创伤,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下身并呼天抢地,那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无法接受的羞辱。在廷杖制度下,上自宰相,下至平民,没有人能维持人性的尊严。2.建立绝对专制的极权体制,窒息中华民族的生机朱元璋得天下后,对当初打天下的功臣大开杀戒,前后一共杀了五万多人。除了常遇春和汤和外,起兵时共过患难亲如手足的朋友连同其家族全惨死在他的屠刀之下,连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李善长也难逃毒手。
朱元璋把有能力的人杀光后,即下令撤销中书省编制和宰相职位,擢升六部为一级中枢机构,各部首长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不再设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发号施令。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在政治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皇帝遂在没有助手帮助的情形下,单独处理帝国事务。朱元璋对这个措施很是得意,认为是他最高智慧的结晶,可以使朱姓家族牢牢地把握权力魔杖,保持明政权千秋万世。朱元璋为了防止大权旁落的确费尽了心机,他想方设法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可问题恰恰出在皇帝身上。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深知创业的艰难,为政比较勤奋,对繁琐的政务还可勉强应付。问题是靠世袭制即位的皇帝不可能都是英明勤奋的,朱元璋的后裔就是一群恶少,生长在深宫之中和女人宦官之手,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热情处理政务,面对着千万种变化莫测的帝国事务,必然手足无措。朱元璋平均每日要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从前有宰相可以帮助皇帝,如今没有人能为他分担,他也不准别人分担。可他的后代皇帝没有朱元璋那样的吃苦精神,只有依靠秘书机构,后来则依靠宦官代理政务,于是大权逐渐落入秘书和宦官之手。宦官是没有能力、没有爱心、没有原则、道德水准又低下的一个群体,由这些人掌握生杀大权,人民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社会也不可能向前发展。
明王朝的暴君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每个暴君都出奇的懒。除了朱棣朱元璋比较勤政外,其他的暴君对玩乐胡闹的兴趣比理政要大得多。15世纪60年代,明王朝开始出现一种自从人类有政治组织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断头政治"。从九任帝朱见深起,皇帝长年龟缩深宫,不和大臣见面,也不上朝理政,十四任帝朱翊均在位期间,二十五年间只在金銮殿亮了一次相,台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臣竟然不认识他。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无论如何昏聩凶暴,总是经常地都要出席金銮殿上举行的清晨汇报,跟群臣见面,讨论国政,必要时还出席小型的在别殿举行的高阶层汇报,听取并裁决大臣的意见,术语称为"早朝"或"视朝"。只有明王朝的暴君始终藏在深宫,大臣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大臣,其懒惰昏庸可想而知。由这样的懒皇帝来包揽国家大事,国家会治理成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极权体制的另一个弊端是: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其他的官员就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没有责任心也没有必要去主动地为国操劳,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因此被扼杀。在这种体制下,全国只有皇帝一人在思考,其他的人不能也没有必要思考,即使思考了也是基于争权夺利等阴暗目的。问题是在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中,事务包罗万象千变万化,不是皇帝一人的脑袋容纳得下的,不作为或作为失当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于是帝国的生机窒息了,社会开始大步地后退,这也许是朱元璋所希望的,只要朱姓家族能永远地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国家越落后人民越愚昧越好。
到了明王朝的后期,那些懒皇帝,也就是惟一有思考权力的人也拒绝思考,社会就成了一具僵尸。3.腐蚀知识分子的灵魂,确立"官本位"价值观中国历史上文化最阴暗最丑陋的部分就是"官本位"价值观,而最终确立官本位价值观的正是明王朝的暴君。在明王朝以前,官吏虽然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但具有真才实学的诗人、画家、医生甚至是不愿做官的山林隐士一样得到世人的尊敬。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不愿也不会做 官,可全社会的人对他敬慕有加,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对他表现了极大的尊敬。东晋的陶渊明"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冠归田,凡是经过九江郡的社会名流或达官贵人都要去他的 草屋登门造访,以表达自己的礼敬。自明王朝以后,官的大小才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尺 度。在极权专制社会,官性和人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还成反比,官的 大小不是依据其才能和贡献,而是依据贿赂和打击他人的权术,这样道德水准越低的人官反 而当得越大,得到的待遇和礼敬也越高。具有道德勇气的人,加速地被排斥出政府之外,或 被诬陷在诏狱之中。这真是最大的政治悲剧。官本位价值观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大学教 授骑自行车上下班,只有初中水平的乡长却坐着豪华进口轿车四处游乐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 新闻。
通过竞争性考试即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可科举制度到了明 王朝却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一种僵化制度。唐宋科举考试范围很广,既 有政治策论等从政艺术,也有诗词歌赋等反映人情感修养的文学艺术,有时还考天文地理历 史知识,能够较为公正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明王朝的科举考试则对题材和体式进行了 严格的规定,考试范围极为狭窄,只以"四书""五经"为题材,四书五经又以道学家领袖人物 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试卷格式则硬性规定使用八股文。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 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 际上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 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 章。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惟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 老于此道的八股作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的一篇照抄一遍,就像 赌博时押宝一样,押中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中则落第而归,下次再来。通过这种 途径考中的知识分子是难得有真才实学的。
知识分子不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四书五经 也不接触,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情感,不知道人类还有别的知识和别的情操,只 知道如何做八股文和如何做官,于是一种只有明朝才有的"官场"社会形成。知识分子自此由 社会的进步力量变为社会的阻碍力量。如果说先前的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站 在时代前列的话,明王朝的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则叫人肉麻,为皇帝制春药和为太监当奴才 的知识分子应有尽有。 明王朝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或部长级官员,也就是说只有知识分子 才能当大官。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至为了然,它是知识分子的惟一出路。汉唐王朝还有 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明王朝统治阶层即由这类知识分子组成,他们 对人的评价,完全以官为标准,一种贻害无穷的官本位价值观自此形成。 为了使官本位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惟一尺度,朱元璋还不准人当隐士,不准主动辞官,每个人 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围绕着"官"打转。 综上所述,明王朝的暴君旨在建立一种伤害人类文明的暴虐制度。先前的暴君作恶还只是个 人或局部行为,暴君死亡后暴行也随即终止,可明王朝整个社会的权力人物是有计划有组织 地为非作歹,暴君死亡后暴行仍在继续。
因此明王朝的暴君对中华民族伤害的广度和深度是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暴君所无法比拟的。 上面是从整体上论述明王朝暴君对中华民族的伤害,下面我们再逐个给这些暴君亮亮相。 一任帝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制造胡惟庸冤狱和蓝玉冤狱,共杀五万余人,使明廷成为 恐怖世界。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来,合家才有笑容。最恶毒 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发配给妓院强迫卖淫,任两条腿的动物百般凌辱。 制造文字狱,毁灭知识分子的灵性和思想。它的特征是:罪状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 而起,证据也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 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府学 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 这些句子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却把"则"当做"贼",认为是讥讽他当过 小偷的往事。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 古文,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 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
"于是许元被处斩。朱元璋又尝于元宵夜出游,市上张灯结 彩,并列灯谜。谜底系画一妇人,手捧西瓜,安坐马上,马蹄甚大。朱元璋见了,大怒回宫, 即命刑官查缉,将做灯谜的市民拿到杖死。刑部莫名其妙,奏请宽宥。朱元璋大怒道:"亵渎 皇后,犯大不敬罪,还说可宽宥么?"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旨用刑。后来研究起来,才知马 后系淮西妇人,向是大脚,灯谜寓意,便指马后,所以触怒朱元璋,竟罹重辟。做了一个灯 谜便招来杀身之祸,可见朱元璋的残暴和冷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