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的乱世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大分裂乱世中给,春秋战国可以说最为纷乱复杂的一个时代,这一点我们从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述都是一些史料记载,偏向于小说的部分也就是《东周列国志》等。
其实春秋战国时代还都是史料部分比较多一点,并不像《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的《残唐五代演义》那样为纯粹的历史性小说,像三国时代这种乱世所流传下来的历史类小说很多,人们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也比较的深入,可是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时代就像是活在历史书当中的一个时代那样,人们对于它的了解都是中规中矩的,很少有历史性的小说去描绘这个时代。
春秋战国乱世出现,原因是分封制度的漏洞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是真的太过于纷乱复杂,它的复杂程度是基于这个时代的特性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原因是分封制度的漏洞,武王伐纣订立天下之后在西周推行分封制度,将自己手中的绝大部分权力都发放在了诸侯王手中,诸侯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国君,他们有权在自己的国内生杀予夺,他们有权力组织军队,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保障周天子的安危,有义务向周朝缴纳赋税。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周天子对于诸侯王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诸侯国的权力不断地扩大,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也时不时地发生。如此一来,整个天下就脱离了周天子的掌控,周朝也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下变得岌岌可危。
基于当时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数量的庞大,春秋战国时代发生战乱的诸侯国非常之多,参与争霸的诸侯国数量也异常的庞大,这也就导致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利益往十分复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那么容易理得十分清楚。
春秋时代是思想启蒙和解放阶段
尤其是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其实经历了好多阶段,除了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之外,还有吴越的争霸,在此基础上,春秋时代还是一个思想启蒙和解放的时间段,十家九流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非常的活跃也非常的兴盛。
因此,这个时代已经不单纯的只是对于权力的争夺了,它还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民思想的一种启蒙和解放,是思想与利益的一种交织,所以春秋时代的关系网非常的复杂。
战国七雄对权力争夺比三国时期更复杂
到了战国时代,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但是我们都知道战国时代是有战国七雄存在的,七个国家之间对于权力的争夺也并不像三国那样简单粗暴,在这个时代,因为它本身的复杂性,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用历史小说的形式进行描绘,哪怕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之后又提笔写下了《残唐五代演义》,凭借它如此深厚的笔力也终究是没能喂春秋战国留下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本身的复杂程度了。
可是春秋战国时代如此的纷乱复杂,它的战争发生的又如此频繁,到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口已经锐减,这样的一个时代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好处呢?或者说它对中国社会到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呢?如此频繁的战争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人们口中如此纷乱复杂的春秋战国到底给了中国历史怎样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是世袭奴隶制到集权封建制的过渡阶段
说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第一个贡献,那必定要提到社会制度的过渡。我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中国的历史社会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演变了,第一个是在夏禹建立夏朝之后,中国的历史社会从原始的部落制社会步入到了世袭制的奴隶制社会;而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奴隶制社会有正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而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就是我们上述所提到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是周天子势力衰微的一个开始,春秋时代到来之后,意味的就是周天子对中原控制的衰弱,意味的就是诸侯的权力的增长。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周天子手中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弱,诸侯王所能波及到的权力范围越来越广,如此一来,各大势力的兴起便打压了周天子,让周天慢慢的成为了一个空头君主,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局面正式开始。
在经历了春秋五霸和吴越之间的争霸之后,战国时代正式到来,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吞并了无数周边国家,建立起了庞大的诸侯国体系,自从三家分晋之后战国时代正式到来,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为了能够实现最终一统天下的梦想,为了能够做上周天子的宝座,开始积极地寻求变法,开始积极努力的进行制度方面的创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图强,最终法治取得胜利
从魏国的李悝变法开始,先后又经历了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齐威王变法,韩国的韩昭侯申不害变法,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燕国的燕昭王乐毅变法,这些变法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能让这个国家发展变得迅速起来。
其实在这些变法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各个国家都积极的进行变法,那么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就变成了变法与变法之间的较量。不同性质不同基础的变法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碰撞,在变法被淘汰的同时,意味的也就是制度被淘汰,像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最终的失败或者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最终的失败,他们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就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变法,在战国时代是行不通的。
同时极其偏向于阴谋权术的术治变法,在天下大争的时代在历史极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变法与变法的较量期间,法治脱颖而出胜过了齐国的吏治,胜过了赵国的军治,同时也胜过了韩国的术治,因此,法治才能在战国时代那样一个纷乱复杂的时代立足。
自此之后,秦国成为了最为强大的国家,法治也开始慢慢的在中原地区进行推广,最终,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历史王朝,法治被正式的搬上了历史的舞台,也正式走进了中国古代的制度史。
也正是因为法治的定力,让中央集权制度有了实施的可能,毕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以法治作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形成也是以法治作为基础的,所以如果没有春秋战国时代这样对于制度的创新发展和淘汰的话,那么很难说最终会有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因此,在国家性质这种大的历史过渡方面,春秋战国这样一个时代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淡化君主对天下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二个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其实是淡化了君主对于天下形式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其实我们纵观整个中国国家历史,就会发现王朝更替一直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王朝更替其实是帝国制度本身的一种缺陷的反应,无论是帝国制度也好还是封建社会也罢,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的支撑之下,世袭制度永远都是王朝发展过程当中所首要选择的继承制度。
但是世袭制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缺陷,一个家族来统治一个王朝,而且各家族所奉行的还是嫡长子的继承制度,我们很难说在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当中,一个家族代代人都是天才。
因此,在家族的传承当中,很容易出现统治的漏洞,这种漏洞也很容易导致一个王朝的崩溃,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其实是一种对历史发展进行实践的那么一个过度阶段。
君主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容错率降低,使王朝出现危机
在这个阶段当中,很多的诸侯国采用的都是我们上述所说到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们在没有进行改革的时候,将过于重的权力过于多的决定权都交给了君主一个人去承担,如此一来,一个国家决策的容错率就大大降低了。
试想一下,国家的所有事情都按照君主的意愿,来进行决策而没有一个明确的框架进行约束,那么这个君主如果是有为之君还好,可如果他的才能相对于其他君主比较平庸的话,那么这个王朝必定会出现危机。
因此,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出现一个时间段去淡化君主本身决定权的主导作用,让君主治天下也有一套明确的机制来进行约束,让本身能力并不是十分出众的君主,也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统治形式,而这种变革正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
魏国最先实行变法却没有淡化君主作用,导致容错率很低
其实在战国时代到来之后,各个国家都有机会登上霸主的地位,像是魏国,它最先实行了变法,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强盛起来的国家,但是它在国内的军事方面,经济方面,行政方面都进行了变法,可唯独没有淡化君主的作用,没有为君主的统治订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模式。
这样一来,如果后世遇到了比较昏庸的君主,那么变法的效果就很容易被磨灭,这也是为什么魏国的发展一直是一条僵直的下降的曲线的原因。因为其没有固定的具体形式,很大的程度上依靠着君主主观的决定来进行统治,国家发展的容错率很低。
秦国商鞅变法削弱君主对国家主导作用,这是秦国最后成功原因
而后期的秦国则不一样,在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孝公和商鞅就为君主的统治订立了一套明确的,并且比较完善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之下,君主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统治。
如果遇到向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一个国家可能在原有的统治制度之上进行升华和创新,让这个统治制度变得更加的完善,但是同时遇到秦孝文王这样才能比较平庸的君主的时候,他决策的容错率也就被大大地提升了,毕竟他统治天下的时候,并不需要自己主观去决定什么,只需要按照这个国家本身的统治形式行走就可以了。所以这种变革其实是削弱了君主对国家发展的主导作用,针对这方面来看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时代。
综述
正是因为在那个历史时间段内人们的思想碰撞,才有了后来的纵横家,才有了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才有了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因此,春秋战国时代在思想启蒙方面也是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没有这个历史时间段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历史也不会那么辉煌。
因此我们说一个时代必定有一个时代存在的必要,或许这个历史时间段非常的平淡无奇,也有可能这个历史时间段非常的纷乱复杂,但是历史如果选择了这个发展形式,那么这个发展形式必定是当时的潮流,必定是对一个大环境下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好处。
所以当我们去分析一个历史时间段存在的必要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看它表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去观察他内在所隐藏的脉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才能够更好地顺应历史的潮流进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发展我们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