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探索多维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多维度

探索多维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多维度

探索多维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多维度探索多维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多维度教学评价探索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时玲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探索多维度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历史多维度教学评价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时玲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是促进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历史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据此,本文作者提出,依据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多维度教与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此,本文作者依据课标要求并结合自身教研实践,从“制订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分层教学评价标准、探索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考试命题评价、做细学业质量水平达成评价反馈”的角度,进行长期的多维度教与学评价的探索实践,形成构建可操作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检测的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检测教与学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程度,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高中历史;多维度教学评价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评价目标确定,必须以课程内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依据,符合学业质量要求。注重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尽可能使教学和评价围绕学生学习这一中心展开,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阶段学习完成后所达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改专家徐蓝、朱汉国老师也指出,课程改革强调的评价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最基本的原则是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都应多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等级化的评价标准。

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市教研员,在全市高中历史教学教研指导工作中,依据新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划分要求及有关教学与评价建议,探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多维度教与学评价,形成可操作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检测的多维度教学评价标准,是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教研工作重点之一。在此,笔者把教学教研实践中开展多维度教与学评价的探究实践撰写成本文,期望与同行进行交流研讨,获得完善改进。

一、制订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分层教学评价标准,促教师聚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打磨

(一)明确教师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制订的目标及依据

新课标强调,深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不同水平所描述的表现特征。对学段、模块或主题、单元和课的评价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具体内容,制订等级化、个性化的评价目标;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据此,围绕模块、单元与课时主题评价目标而制订的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标准尤为重要。

因而,作为教研员,在指导高中各年级教师致力打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教学设计实施课型时,也要致力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评价标准的探索,促使一线教师做到对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理解的一致性,从而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强调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评价目标标准的确定,必须以课程内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依据,符合学业质量要求。为此,高中各年级的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施及教学反思(或教学点评)的评价标准,都必须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而制订。其评价标准制订的依据及具体流程为:

首先,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制订的评价标准。

要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发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可操作、可检测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其次,明确教学过程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的评价标准。

要依据新课标实施建议要求“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而制订。在开展基于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则是按新课标“明确运用史料的目的;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如何根据史料的运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四点实施建议而制订。要促使教师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突显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研习教学特色。

再次,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

要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明确制订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各年级分层教学达成目标的评价标准。以促进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评价标准,致力于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层教学目标及实施路径的探索,致力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课堂的打磨实施。

最后,丰富明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课堂打磨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

围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课堂打磨,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及明确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内容除常规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外,增加说课、教学反思及评课内容的评价标准,为推进落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实施提供更为丰富的教研交流平台。

(二)构建可操作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评价目标与标准

依据高中历史各年级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标准制订的依据及具体流程要求,以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实施评价标准制订为例,其具体的评价标准构建呈现为:

高中历史新课标_高中历史课标2020_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新课标_高中历史课标2020_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

(三)促进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有效课堂的打磨

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探索构建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并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分层教学评价标准,极大促进了一线教师聚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打磨的教学教研活动开展。

如,按以上的流程要求和构建呈现方式,探索制订高中3个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评价标准,通过在学校教研备课组教学研讨、全市高中各年级教学视导调研及全市高中历史教师技能大赛等教研交流活动加以推广,即可成为全市高中历史各年级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教学评价标准,有利于推动一线教师依据评价标准,探究务实、可操作的高中历史各年级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教学实施路径,使高中不同年级教学实施课型打磨有了明确的方向,促进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目标的培养分层落到高中各年级课堂的细处、实处,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一、高二与高三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衔接。

同时,也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各年级有效教学课堂打磨提供了“备课组集体研讨打磨→全市课型展示交流打磨→有效精品课型全市推广”的常态交流、示范的教研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探索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考试命题评价,以考导教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实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命题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而,笔者认为作为市教研员,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问题提问设计、全市高一、二年级统考及高三模拟考平台,组织学科骨干探索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考试命题评价,充分发挥量化评价对师生教与学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的检测与促进作用,以考导教促进全市高中历史各年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目标的落实。具体操作为:

(一)发挥课堂问题、课后作业水平测试的课堂教学实效检测评价作用

以高一年级课堂问题、课后作业水平测试设计为例,设计的思路为:依据高一年级每课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路径,围绕“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史料研习课型特点,重点围绕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的综合培养目标,适当达成一到两个核心素养水平3的培养目标而进行课堂问题提问、课后作业水平测试设计。

如,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依据这一课时所确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路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通过历史地图、史料,了解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原因、措施、特点、影响及理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宋朝政治、军事的发展新变化;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了解王安石变法面临的复杂背景,并结合措施及特点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从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而这一课时课堂问题或课后作业的水平测试可设计为:

材料1

(建隆二年,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材料2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材料3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北)魏、辽、金历年最多(统治时间最长),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建立时中央集权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以上依据“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时所确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教学实施路径,进行的课堂问题(或课后作业)水平测试设计,从水平测试的评价说明中,可以清楚看到其发挥了课堂教学实效检测评价作用。

如问题(2)水平测试设计,该设问旨在考查评价学生借助运用文献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解释自己观点的史料研习学习能力。学生在获取材料一、二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再结合本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原因与措施内容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即可分析出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为:强干弱枝、分权制衡、崇文抑武,成因则是鉴于唐末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历史教训。

所体现出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达成的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目标为:唯物史观水平3-1: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时空观念水平2-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史料实证水平2-3: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解释水平2-4: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的能力。

(二)发挥全市高中历史统考导教导学、阶段检测评价教学实效的作用

以高二学年级(参加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全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价为例。在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综合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上,高二年级重点突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4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施路径。因而全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价设计思路应为:

第一,严格遵循课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

即课标强调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要注意的事项,如,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某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测试梯度能反映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层次等。

第二,试卷结构按全国卷高考历史试卷结构设计,并在试卷中适当渗透历年全国卷高考试题。

如,在选择题的组卷中插入全国卷高考试题,在材料解析题中插入对设问角度进行改编的全国卷高考试题。

第三,在试题难度分布上重点突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3、4目标的培养。

试题部分在考查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综合培养是否扎实的基础上,总体分布更倾向等级性考试试题的难度要求,即重点突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3、4的培养目标,以实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的高二与高三高考备考的有效衔接。

如,以全国卷材料解析题42题(12分)题型的命制

高中历史新课标_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_高中历史课标2020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从边疆治理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该试题命制的水平测试设计所达成的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目标为:

唯物史观水平3-1: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史料实证水平3、4-3: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历史解释水平3、4-4: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家国情怀4-5: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三、做细学业质量水平达成评价反馈,突破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瓶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调整、修改教学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合适渠道向学生反馈某些结果信息,主动告知或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改善学习的方式方法;要建立师生对话交流的沟通途径,共同解读和分析评价结果信息,发挥评价反馈的最大效用。

据此,重视并做细学业质量水平达成评价反馈,及时针对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更能精准突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发展的教与学瓶颈。具体操作为:

(一)做细质量分析评价反馈,突破师生教与学瓶颈

及时、准确地通过合适渠道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结果信息,主动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改善学习的方式方法,共同解读和分析评价结果信息,能发挥评价反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最大化效用。

笔者多年的教学指导实践所取得的成效说明,重视并做细每一次考试的质量分析,是系统搜集学生日常的、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判断分析的最为有效途径,能更有利于精准突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与学瓶颈。

如,以高三年级进行的全市高三模拟统考、统评质量分析为例,可以充分运用好质量分析数据平台,把做细质量分析作为了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程度的重要反馈手段,指导一线教师进行“如何做细质量分析,精准突破备考瓶颈”,即引导教师打磨精细的质量分析思路流程模式,把质量分析精细、精准到选择题、41题、42题及选做题型,精准细化到每一类型的具体设问。做细质量分析思路操作流程为(以全国卷高考试题41题(25分)为例):

第一,利用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得分题,夯实得分题的作答思路,让师生备考有信心。

通过全市统考数据平台归类学生易得分试题,分析学生易得分试题的能力素养考查特点,了解学生易得分的原因情况,使师生清楚该类试题的能力素养培养训练取得的实效,坚持夯实该做法,让师生备考有信心。

第二,通过利用数据分析、与学生交流及试题设问意图研究等途径,查找学生集中易丢分的设问题型,细分归类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寻找突破问题瓶颈的思维路径引导对策。

其操作流程为:琢磨该类试题设问呈现特点→分析其体现的核心素养考查意图→了解学生作答存在问题→得出该类解题引导有效思路。

以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历史40题的2个设问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其做细质量分析思维路径引导具体操作流程为: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该类试题设问呈现特点:即考查解读材料深层信息(或反推得到另一层信息)并进行概括能力;考查调运相对应细节知识完整作答能力;考查从材料信息本身的原因或特点反推意义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清楚该设问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目标的考查意图。

再次,利用数据分析、与学生交流及试题设问意图研究等途径,让师生清楚解题存在的问题为:解读材料深层信息(或反推得到另一层信息)并概括能力的欠缺所致;调运相对应细节知识完整作答思路不清晰所致;从材料信息本身反推原因或作用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欠缺所致。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出该类题型解题训练思维路径。

如,加强逐句引导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概括、比较能力的训练培养→加强引导解读材料深层信息(或反推得到另一层信息)并进行概括、比较能力的训练培养→加强调运相对应细节知识完整作答思路引导训练培养→加强从材料信息本身的原因或特点反推作用的内在逻辑解题思路的引导培养。

第三,把整理出的解题思维路径反复引导、训练,内化为学生的有效作答思路。

归类历年相应高考真题并进行反复训练、讲评引导,细品此类题型正确思路,养成中等生具有的此类思维品质习惯,从中精准突破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路径。

第四,从中得到备考启示。

如,解题能力训练引导方面,如何进行细致有效训练引导,形成学科关键能力素养。基础知识复习与调运方面,如何系统扎实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在历年的高三备考教学指导实践中,作为市教研员引领各校高三备课组,致力于探讨导教和检验实效的试题命制方式途径,致力于做细质量分析以精准突破备考瓶颈。这样依托全市模拟统考统评、精细质量分析,就可以给全市各校高三备课组老师创设了一个旨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实效检验和完善的评价反馈平台,即以全市学校统考实效的反复验证、精细质量分析及学生评价反馈,获得详细的评价反馈信息,从而不断完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精准备考思维路径与课型打磨,真正发挥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大化效用。

(二)发挥做细课堂教学实效多元化跟踪调研评价的作用

首先,除学业考试评价方式外,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效的跟踪调研评价。

如,课堂观察方面,注意史料研习教学情景课堂细节的观察,注意观察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体验、探究学习积极性的程度;观察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情境并开展对历史学习探究活动的状态;观察学生自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及生成问题能力的程度,通过这些课堂细节的观察,来判断每一节课达成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程度;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来发现预设教学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修改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再如,还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实施等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或者采用师生对话交流的途径,及时调研搜集学生每日的课堂学习效果、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及存在问题,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及学生个人能力等因素,找到学生表现和素养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作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打磨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培养路径及课型,并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建议,最大化发挥跟踪调研评价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次,发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教研评价的作用。

可以通过学校教学研讨、全市高中各年级教学视导交流、全市高中历史教师技能大赛等教研活动,推行“市教研员、学科骨干听课评价→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教师课型打磨评价→全市学科研讨活动优秀课型展示评价”等优秀课例打磨评价的教研模式,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实施,提供“学校教研组集体评课打磨→全市课型展示交流评价→精准实效课型全市推广”的常态交流评价、示范引领的教研平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实施教研评价的作用。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新课标强调了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市教研员,在指导全市高中历史教学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施路径、课型打磨同时,也致力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多维度教学评价的探索,形成可操作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检测的多维度教学评价标准。

在探索实践中,以评促教的效果也较为突出,如,制订明确的高中各年级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施及教学反思(或教学点评)评价标准,有利于推动一线教师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3个年级分层扎实推进落实,有利于推动一线教师依据评价标准,探究务实、可操作的高中每个年级学科核心素养分层培养目标及教学实施路径,使具体实施的课型打磨有了更清晰明确的思路,从而让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目标,能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分层落到课堂细处、实处。而精细质量分析反馈,则更有利于突破师生教与学瓶颈,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寻得精准的思维培养路径。

因而,多维度教与学评价的探究实践,也是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上一篇: 第11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第一框教案.docx
下一篇: 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种新课改历史教材有什么区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