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一个皇帝如果宠幸宦官,无疑会被打上昏庸的标签,比如蜀汉后主刘禅、明朝天启皇帝等。不过,凡事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的时候,为了对抗外戚、士族、武将等势力,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以此平衡朝廷的各方势力。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东汉第四位皇帝,虽然重用宦官,却开创了“永元之隆”,也即将东汉国力推向了巅峰。
一
东汉宦官(东汉宦官专权)
具体来说,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因为不是窦氏的亲生儿子,这导致刘肇和窦氏家族的关系不够亲近。
建初七年(82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刘肇即位的时候,甚至还不到10岁。因此,面对强势的窦太后,刘肇选择了隐忍不发。另一边,窦太后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为所欲为。
当然,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诚然,刘肇也想借此铲除窦氏家族,夺回大权。不过,少年老成的刘肇没有操之过急,而是步步为营。
二
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刘肇与内外臣僚无法亲身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而已。其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而有心计,加上他没有依附于窦氏家族,所以,刘肇经常和他谋划如何夺权。
同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对此,刘肇也争取了前者的支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宦官和宗室成为刘肇主要依靠的力量。在经过周密的部署后,刘肇于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紧接着,刘肇就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窦氏的党羽。
在剪除羽翼后,刘肇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后,窦宪等人只能放弃抵抗,并选择自尽这一体面的结局。当然,刘肇夺回大权后,也没有赶尽杀绝,更没有加害窦太后。
三
在刘肇夺回大权的过程中,郑众这位宦官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刘肇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管怎么样,刘肇重用宦官,却没有荒废朝政,贪欲享乐,而是勤勉朝政,心怀社稷。因为窦氏家族把持朝政期间,任人唯亲。所以,汉和帝刘肇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据统计,他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并且,刘肇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四
最后,刘肇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对内宽厚怀柔的刘肇,在对外征战上则是比较强硬果断。比如永元六年(94年)七月,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永元八年(96年)五月,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乱寇边,七月,行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追讨叛军,斩杀右温禺犊王。再比如永元十二年(100年)四月,日南郡象林县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燔烧官寺,郡县发兵讨击,斩其渠帅,余众乃降。
因此,永元时期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并且,汉和帝在位期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人西使大秦(罗马帝国),至西海(波斯湾)被阻而还,为汉使所达最西之地。在刘肇的努力下,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也即在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东汉进入又一个到盛世阶段,甚至可以说是汉朝最后一个盛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