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发[2017]9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和“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学生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努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覆盖到学校所有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注重联系实践,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做到“三贴近”。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坚持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学生参与的平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工作安排

(一)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思想理论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结近年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实绩,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有计划、分层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研讨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推进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

工作形式: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设立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年讲一次政治理论课或做一次形式与政策报告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或报告会;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建学生理论社团。

(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挖掘中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原大地的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

工作形式:开展读书日、读书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申报工作;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艺术人文讲座;开展文化名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组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学习。

(三)积极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充分发掘校史传统宝贵资源,结合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和博士单位立项建设两大发展战略,营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良好校园风气。实施学风建设提升工程,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勤奋、向上、求知、笃行”的学风,逐步探索建立校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工作形式:开展“正学风 聚能量”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组织“三走”活动和阳光体育节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四)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把握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安全教育、科学人文精神教育。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工作形式:组织两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继续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以“创建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为主要载体的文明校园评选活动;组织“学雷锋”系列活动;举行升国旗仪式暨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组织“最美大学生”评选申报;举办轻院“道德讲堂”

(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新媒体的高度融合。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各二级学院建立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新媒体工作平台。搭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移动平台,畅通信息传递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制作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优秀文化“微”作品,推动“微”传播。以学生工作队伍人员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空间。

工作形式:加强学工部“三微一端”建设;打造精品网络微作品;推进学工部移动平台建设;支持二级学院建立用好学工微信或微博平台;辅导员建立学生网络沟通的渠道(如:QQ群,微信群等);举办辅导员网文写作比赛;组建大学生网络多媒体工作室。

(六)强化实践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工作形式:继续实施德育学分制,不断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开展大学生思想状态调查;组织假期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举办辅导员沙龙等各类辅导员专项工作培训;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建立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组织“五四”表彰;组织“双十佳”、优秀毕业生等评选活动;开展“轻院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选树宣讲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创新工作方法

要创新工作方式。要建立工作研判机制,定期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新工作话语体系。要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小行动”传播“大价值”,用“小声音”清朗“大网络”,让学生爱听爱看,不仅听得见,更能听得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发生共鸣。

(二)注重宣传发动

要综合利用报纸、广播等校内媒体,大力宣传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报道工作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的挖掘和报道,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要运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组织、宣传和发动的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知情度和参与度。

(三)强化落实监督

各单位要按照学校教育方案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按照岗位职责分解任务,设立工作目标和责任清单,将教育活动安排落细落小落实,切实做好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学校将开展定期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认真总结提升

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活动实绩,总结工作得失,培育先进典型,打造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倡导在方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水平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

上一篇: 兰州市项目评审中心 评审报告 关于甘肃省体育馆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报告
下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