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巧真,女,汉族,中共党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本科生。
“用一生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事——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
知物由学,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大学四年综合成绩位列年级第一,连续四年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荣获“叶圣陶奖学金”。共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2项、校院级荣誉2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2篇,参与课题研究项目6项。
担当责任,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她参加全国思政公开课比赛,站上三尺讲台,为同龄人讲思政课。她以网络为工具,为青少年传播红色文化。她手握话筒,为党员、团员宣讲创新理论。
知行合一,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她耗时一年,带领团队赴军门社区调研,用党建思想建设社区,身体力行服务社会,用五万多个字凝聚成推动社区发展的良策。
知物由学,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浮躁的社会使人们不禁对指导中国走出困境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吗?面对着人们的疑惑和误解,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孙巧真,下决心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让更多人真正走近、了解、热爱马克思主义。为了使自己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四年来,她认真学习、勤奋刻苦,综合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她以书籍为粮,与课桌为伴,阅读马恩经典著作从清晨直至夜晚。每每上课,总能看见她在教室前排的身影。她说:“如果不学好、学懂、学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也就没有能力去宣传它、践行它。”上好专业课,阅读课外书是她认真学习的第一步。此外,她还发表了两篇专业论文于国家级、省级CN刊物上。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她参与申报了2018年青少年研究会研究课题、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参与校园建设专题研究立项、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6项课题。她坦言“通过课题,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爱,以及那想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决心,大四时,当身边同学们犹豫于考研还是工作,巧真毅然选择了继续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争取在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担当责任,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新时代赋予青年许多期待与渴望,巧真迎难而上、勇担责任,立志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一方讲台、一个话筒,便是她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具。
“给我一方讲台,让你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2017年,她代表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社科司、思政司指导,南开大学承办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全国一等奖、最具理论深度奖、最受学生欢迎奖。谈及大学的思政课,她表示,现在有许多同学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抬头率不容乐观。作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她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更多人爱上思政课,充分展现思政课的活力和生命力。于是,一方讲台成为了她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获得一手资料,用史实打动人、用史识吸引人、用史观感染人,她翻阅了大量30年代的报刊和杂志,从一行行竖排繁体字中一点点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经过20余次修改,一堂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才终于成型了。为大学生讲课,用同龄人的视角打开了思政课的新思路,也为她留下了一次次难忘的经历。她表示,“我十分荣幸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阐释‘十四年抗战’这个概念。尽管在准备的过程中,翻阅繁体字资料、构思课堂框架,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令我感到疲惫,但能够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十四年抗战’这个概念,我觉得付出再多精力都值得。”同龄人讲思政课这一创新做法也获得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的点赞。
此外,巧真在大学期间还担任了兼职辅导员。她常常利用周末集中教育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近期热点时事、推荐经典书籍。鼓励学生多了解时事政治、了解党史国情,做一个了解国家历史,关注国家现状的新青年。她的学生坦言“在认识孙导前,我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从未想过关注社会,关心国家。但是现在我知道,作为当代青年,我应该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奉献精神,要乐于学习,敢于拼搏。”
“给我一个话筒,让你们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理论下乡”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深入乡村,利用所学知识为基层青年党员、团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她坦言:“尽管我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做党的理论宣传者,做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为此,她获得暑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该实践团队亦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知行合一,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她以此为座右铭,并付诸于实践。
2017 年,为了运用社区党建理论与治理理论帮助社区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她带领团队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福州市军门社区进行调研。她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军门社区,分析军门社区的社区治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党建——引导”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最终形成了一份五万余字的社会调查报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进行了7次调研。调研之路困难重重,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始终将心系社会,服务群众,坚持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毕生追求。这份五万余字的社会调查报告最终也夺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同时,作品获得了福州市委组织部等多位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8年,她参与申报了第四届“互联网+”大赛之“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现下青少年群体对红色基因认知所存在的局限性令她担忧,青少年们缺少渠道和有效载体了解红色文化,这也就阻碍了他们对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作为当代大学生,她认为自己肩负责任与使命探索一种有效、可持续的方式去帮助更多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带着这一份责任与使命,她与团队一起运用互联网、VR等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开发与深度挖掘。通过VR视频、漫画等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唤醒人们心中的红色基因,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这就是她,一个将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青春使命中的女孩。即使在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但她不曾放弃。每每遇到困难,她心中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都支撑着她。“我,要用一生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事——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