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为封建时期最长寿的君王,自然后宫嫔妃众多,而关于乾隆后宫妃嫔争宠的历史,也被不断被搬上荧屏,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剧情蓝本。
在这些以“乾隆妃嫔”为背景的清宫剧中,妃嫔们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为了争宠绞尽脑汁,在乾隆后宫妃嫔争宠的桥段中,有位高贵妃作为其中的主角,是争宠的热门人选,而且剧中高贵妃嚣张跋扈,目中无人,让宫中妃嫔所嫉恨,同时高贵妃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光,也让大家对历史上真实的高贵妃的故事产生了好奇。
然而真实历史上的高贵妃,她的性格并没有如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嚣张跋扈,乾隆对她也并不厌恶,历史上的高贵妃不仅温柔贤惠,德才兼备,同时还是乾隆帝年少时期的恋人。
包衣出身的高氏,从使女成为皇贵妃
《清史稿》记载慧贤皇贵妃列传: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为贵妃,晋皇贵妃。薨,谥曰慧贤皇贵妃。葬胜水峪。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的女儿,高家原为汉族,祖籍奉天辽阳,曾祖高名选,努尔哈赤时期归顺,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按照清朝惯例,内务府三旗女子都需要参选秀女,入宫当差,作“承值侍应之人”,也就是使女。
作为出身内务府包衣的高氏通过包衣选秀进宫,雍正年间被指派为四阿哥弘历的使女(格格),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一纸谕令,高氏由使女上升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
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福金即福晋)。”
雍正之所以把内务府包衣出身的使女高氏封为弘历的侧福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氏父亲高斌,高氏的人生转折和父亲的工作相关,因为在雍正十一年,高斌署理江南河道总督一职,高斌在江南河道总督任职期间,致力于治河事宜,治河成绩卓著,成为当时清朝著名的河道总督和治河专家。正因为如此,雍正为了彰显皇家恩典,才特意下旨提拔高斌的女儿高氏为王府侧福晋。
《清实录》所载:"乾隆二年。丁巳。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封庶妃高氏为贵妃。"
在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帝即位后,月底即封侧福晋高氏为贵妃,并谕令其家族出旗,将高氏母家由内务府包衣抬旗,赐隶满洲镶黄旗。清朝时期如果要给后妃抬旗,还需要在后妃姓氏加上“佳”字,将其满族化,以提高后妃身份,因此高氏改为高佳氏。
清朝选秀很严格,通常秀女进入后宫,先封为答应。之后部分答应有可能一步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及其之上的封号是来自代代权贵世家的女子才可获得的,只有从王府直接入宫,家世不高的她们才有机会直接封嫔,封贵人。
高氏作为潜邸之侧福晋,随乾隆入宫,不受选秀的出身限制,凭着资历可直接抬升位份,因此才得以在乾隆登基就被封为贵妃。
1745年,高贵妃旧病复发,乾隆深感她时日不多,因此为了冲喜,以“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等名义晋封她为皇贵妃,高氏从出身包衣的使女到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人生完成了逆袭。
然而即使乾隆册封高氏为皇贵妃,依然没有挽回她的性命,高氏死后,乾隆给她的谥号是“慧贤”,称“慧贤皇贵妃”,根据清朝对于妃嫔谥号的记载:“慧,柔质通敏曰慧”、“贤,内德有成曰贤”,可见高氏在乾隆眼中是个性格温柔、聪敏的女子。
高氏不得乾隆宠爱?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虽然现代各大影视剧上演绎的乾隆对于高氏没有半点爱情,还有点厌恶,但是分析史料发现,从乾隆对高氏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态度来看,高氏在乾隆心目中的“存在感”确实是非常高的。
首先:从高贵妃的年龄来看,她是乾隆年少时期的恋人
《清史稿》有高贵妃的记载,但是关于她的生年不详,皇室谱牒中也并未记载她的生年年月,不过, 高氏的年岁有一个人是记得的,那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四十五年 ( 1780) 年底,乾隆帝在孝贤皇后陵前酹酒时有诗曰:
“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其后诗注曰: “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 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
写这首诗的这一年,乾隆帝恰值七十大寿,从乾隆的诗句中来看,高贵妃如果还在世,也年逮七十,因此可以判定高贵妃当与乾隆帝同岁,是同龄人,生于康熙五十年 ( 1711) 。
如果高氏真如乾隆诗中所讲和他同岁,那高氏的生卒年为康熙五十年至乾隆十年(1711-1745),享年 35 岁。
高氏是乾隆年少时期的恋人,高氏进王府后,这段时光正好两人是情窦初开的青春期,那时候乾隆还是宝亲王,没有帝王和妃嫔身份的牵绊,青年人之间的感情或许较为炽热些,乾隆帝年少和高贵妃想必也是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而且清朝皇室的规矩是母以子贵,一个妃嫔是否受宠,很大原因在于子嗣,高氏一直没有子嗣,在无子傍身的情况下,乾隆登基后就封她为贵妃,可以看出乾隆对这位年少时期的恋人沉甸甸的爱。
其次,从她逝世后,乾隆对她的悼亡诗来看
在古典诗歌中,自潘岳 《悼亡诗》以来,“悼亡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狭义概念或传统,一般都是悼念亡故妻子的诗作。
乾隆帝一生虽然妃嫔众多,但在他庞大的御制诗文中只为三个女人写过挽诗, 而一再令乾隆帝悼亡怀思的,除孝贤皇后之外,只有高贵妃。
据乾隆帝在挽诗中所述:
况曾赋抱裯,尝经陪曲宴。忧农予悒郁,强慰予之畔。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廿年如一日, 谁料沉疴臶?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无题》一诗以悼亡高贵妃:
散遣闲愁点笔时,无端触绪转增悲。 歌诗拟改杜诗句,生别终胜死别离。
从乾隆的悼亡诗中可以看出,能让乾隆发出 “生别终 胜死别离”的悲怆抢呼,可见高贵妃在乾隆心目中占据了无法取代的地位。
再次,高氏和富察皇后情同姐妹,并没有让乾隆心生厌恶
在很多影视剧中,高氏和富察皇后水火不容,互为仇敌,可在真实的历史上,高贵妃与富察皇后一直情同姐妹,相处融洽。
高贵妃一直没有生下子嗣,与皇后感情很深而又懂得乾隆深爱嫡子的她,自从乾隆三年富察皇后所生嫡子薨逝后,高贵妃一直安慰鼓励着富察皇后继续养好身体,再生个嫡子。
在皇宫中一年一次的家庭宴会的坐位,高贵妃和皇后都坐在甲等座位,两人坐在皇上的左右两边,上的菜肴品种全部一致,可见高贵妃和富察皇后关系相处融洽,同时也受到了乾隆的宠爱。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高贵妃温柔聪敏,而且识大体,还是和影视剧中腹黑跋扈的人设完全不同的,在乾隆的众多后宫佳丽中,虽然和富察皇后相比,高贵妃不是乾隆心中的最爱以及白月光,可是和其他佳丽相比,高贵妃也算是乾隆极其宠爱的妃子。
参考文献: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
弘暦 . 御制诗二集
《清史稿》慧贤皇贵妃列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