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并归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深重灾难的表现,及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2)讲述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力、领导力量、口号及影响。(3)讲述西安事变(经过、结果、意义。)过程与方法(1)教学中教师分三个篇章“国之危难”、“国之愤怒”、“国之大幸”以时间先后顺序利用三次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等历史基本史实,并及时指导和强调重要知识点。(2)遵循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因果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特别是讲到西安事变时要总结出西安事变的爆发,实质上是九一八事变、华北自治、一二九运动发展的结果。(3)以张学良先生从痛失东北到挽救民族危亡这一暗线,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及关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知道政府腐败无能、祖国任人凌辱、国民悲惨度日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并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祖国危难时刻勇于承担救国重任、敢于抵抗外来侵略、勇于牺牲的革命主义情怀三、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四、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原因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做课前调查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的同学有多少位?(随机进行评价)2.展示两张照片,照片一(8月7日,4个年青人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恶意搞怪。)照片二(8月13日下午,在广西宾阳高铁站,两名青年男子身穿仿侵华日军服装,摆出挥刀砍杀等挑衅动作,被愤怒的群众围堵。两男子因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拘留10天 。)提问:你看到这两张照片心中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我们就带着这种愤怒的心情走进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重忆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这段铁血历史。进入第一篇章的学习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讲授新课。第一篇章:国之危难出示自主学习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结果)2、归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深重灾难的表现。3、找出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汇报学习成果,并重点强调伪满洲国的建立,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有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游击队,以上抗日力量后共同由共产党领导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战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播放视频《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视频播放完后,教师随机提问:通过这段视屏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有哪些?日本的资源贫乏、国内爆发经济和政治危机、企图称霸世界。教师过度语:日本为发动这场战争使用的借口是什么?选择柳条湖附近的铁路是因为这里距离北大营和沈阳城都很近,容易发动进攻。看地图同时看《日军与东北军势力对比图》得出什么结论?(敌寡我多)但却出现东北军不战而溃和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的现象,为什么?出示材料材料一:张学良7月6日下令:“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宜亟力避冲突。”——杨奎松《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材料二:蒋介石于1931年8月16日给张学良去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杨奎松:《内战与危机(1927—1937)》思考: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这种态度造成什么恶劣后果?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过渡语:张学良先生错误的估计了战争形势,南京政府也错误的认为剿共比抗日更重要,殊不知中华民族迎来一场巨大的危难。《张学良谈九一八》张学良晚年谈及“九一八”,多次强调:“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张学良将其失误归结为一点:判断失误,没有看清形势,没有看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用心。
……对此,张学良并非不清楚,也正因为清楚,心里才有了更多的痛苦。所以,从1931年开始,直至去世,张学良每本日记的开始日期都是9月18日,“九一八”成为他一生不能忘记的伤痛。教师过渡语:虽然南京政府不抵抗、张学良不抵抗,但是留在东北的战士们、群众们,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让我们一起感受英勇的斗士们无所畏惧的精神。播放视频《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了》。教师过渡语:共产党的战士们在流泪在牺牲、东北人民在流泪在抗争、留学海外的国之骄子纷纷归国,背负民族责任的中国人在流泪在愤怒。请同学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国之愤怒---一二九运动。出示自主学习提纲,讲述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力、领导力量、口号及影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重点强调主力是爱国学生、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促进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东三省沦陷后、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1933年热河沦陷,1935年日本策动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是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的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在此民族危机时刻,1935年的中国发出愤怒的吼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过渡语在此危急时刻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要亡国了吗?国民政府还要继续不抵抗吗?国人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党内部高级官员也亲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进入第三篇章---国之大幸西安事变的学习。出示自主学习提纲讲述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重点强调结果和意义。出示张学良老先生晚年的一句话。随后出示《张学良口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前,我跟蒋先生的冲突在于他要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对于剿共,我跟蒋先生说,你剿不完的。因为我们没有老百姓支持,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他让我用机关枪打游行的学生。我话到嘴边了:“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学生。”但没说出来。他,说他将成为民族罪人,袁世凯第二。苦谏不成,才有骂我是两面人,怎么可以代表他又代表学生。我也火了后来的兵谏,我的意思就是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通过学生读这段话让学生分析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张与蒋的观点不同。学生可简单总结。出示讨论题让学生思考:史学界部分学者认为“西安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你们认为有道理吗?请用史实说明。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可以回答。教师可适当总结东三省沦陷已让张学良自责不已,华北五省沦为敌手,如今 民族危亡时刻,蒋逼着张学良剿共,蒋仍旧错误的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国共矛盾,其实此时的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中日矛盾。教师出示军事论坛: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和国内力量关注西安事变并各自持有不同态度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主张立即组织力量轰炸西安,营救蒋介石,国民党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则主张谈判解决;日本帝国主义开心不已,等待内讧只等收拾中国的残局、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与各方力量沟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争取所有力量共同抗日。蒋介石接受建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小结,利用板书总结本课内容。突出几个历史时间的特殊意义。作业。练习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