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瑞峰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报告显示,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8.4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前三个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打工人”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40岁。
人口流出加剧了东三省的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东北地区由以前的人口流入地逐渐变成了人口流出地,这加剧了本就趋于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罗丹丹认为,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就业人员2015年平均工资》,2015年东北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19元,低于全国62029元的平均水平。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176元,低于全国39589元的平均水平,位列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区之后。
收入水平差距使得很多青年人和技术人才选择了“孔雀东南飞”。据黑龙江省一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介绍,大学生的外流情况令他发愁。每年毕业季,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学附近宾馆就住满了从浙江等沿海省份前来招聘的人员。
东北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
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位居全国后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数,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省份。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出生率低有历史原因,东北的一大特点是国企占比较高,很多就业人员都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独生子女占的比例相当高。
东北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比并不低
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15~64岁人口占比为76.25%,位居全国第4;吉林这一比例为74.94%,位居第6;辽宁这一比例为73.88%,位居第7。
如此来看,东北劳动人口结构尚属乐观。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衣保中称,东北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过着“候鸟式”养老的生活,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去海南等南方地区。因此,虽然从户籍人口统计上看东北老年人口比重较高,但从在住人口来看,其实没有那么多。
第二,少儿占比较低,是东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另一大原因。数据显示,黑龙江0~14岁年龄段的占比为9.97%,在31个省份中位列倒数第一;辽宁这一占比为10.2%,位列倒数第三;吉林这一占比为11.76%,位列倒数第六。
尽管东北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但近几年整体人口数量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三省人口共减少了42.73万人。
东北的养老金支出压力大,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东北是我国养老金收支缺口及财政补贴压力最大的地区。2016年黑龙江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据健康时报报道,“在社会老龄化的环境下,延长退休年龄是必定的社会发展趋势,这件事情越来越近,不能回避。”
12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大约15年前学界就已经有了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人口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央政府也早就提出退休年龄的变化是改革趋势,按照预定的时间,十四五期间或将会实施改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