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心理分析理论,是20世纪初产生的重要心理学流派之一,弗洛伊德是它的奠基人。通常可以把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弗洛伊德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与埃里克森等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注重无意识的研究以及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则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范围,提出了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层次的成分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个人行为是三种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我 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快乐原则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获得快乐并减少痛苦。
自我 则介于本我与现实之间,它的作用是既要满足本我的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自我只能获得为外界和现实所许可的快乐,也保护个体不因本我的盲目冲动外泄而遭到伤害。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活动的,它是有意识的理智的。
超我 是人格中的良心,理想方面,它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一个力求完美的维护者来监督自我的行动。超我遵循的是理想原则。
人格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即人们的普遍性精力,这种精力和力量被称作“力比多”,力比多集中的某些身体部位就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力比多以特有的阶段次序投射到这些区域,使它们依次成为儿童的兴奋中心,这就促成了相应人格发展阶段
⑴ 口唇期(0-1岁)
性感区是口腔,父母应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应及时喂奶而不应该过早断奶,否则容易造成口腔人格,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力比多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
⑵ 肛门期(1-3岁)
力比多转移到肛门部位,儿童在排便和控制排便时会产生快感,他们经常有一种被动的冲动。按照自己的意愿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
⑶ 性器期或生殖器期(3-6岁)
力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儿童从刺激生殖器得到快感,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情节。
⑷ 潜伏期(5~6-12岁)
力比多进入相对平静的时期,这时期儿童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限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伙伴玩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超我进一步发展。
(5) 生殖期(12-20岁左右)
儿童在前一时期平静下来的冲动与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剧增,这一阶段个体的重要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生活,寻求同龄伙伴的友谊,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人生可以分为八阶段,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人生可以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危机。
1. 婴儿期(0-2岁) 信任对不信任
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 儿童早期(2-4岁) 自主对羞怯、疑虑
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 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对内疚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 学龄期(7-12岁)
勤奋对自卑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 青年期 (12-18岁)
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6. 成年早期(18-35岁)
亲密对孤独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 成年中期(35-55~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 成年晚期或老年期(60-死亡)
完善感对悲观失望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避免失望,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三节 学习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1. 研究对象:客观的行为或反应
2. 研究方法: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3. S-R公式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1. 否认遗传的作用
2. 环境和教育,外部刺激决定学习
3. 教育观:
① 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② 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
③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反应心理学的不同点在于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华生的刺激-反应心理学认为,发生反应而不指出其刺激时也假定有刺激物的存在,只要实验者想出办法就能找出这些刺激,斯金纳把这种行为成为应答性行为,而发生时看不见刺激的行为反应称为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变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行为的强化控制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
2.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斯金纳重视将其理论应用于实际,在实际中儿童心理和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方面他做了不少贡献。
① 育婴箱的作用
② 行为矫正
③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学系理论》,全面体现其发展心理学的观点。
1. 观察学系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通过对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不必直接的做出反应,也不许亲自体验强化,而只需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组成部分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 社会学习在儿童发展中作用
① 攻击性
② 性别角色
③ 自我强化(榜样)
④ 亲社会行为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⑴ 认知发展理论
① 认知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② 认知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图式,图式使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就是同化,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是顺应,将发展中图式进行整合是组织。
皮亚杰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为“图式”。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同化是指儿童将外界元素整合到自己正在形成的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与同化是互补的过程,顺应是机体根据环境的要求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平衡是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
③ 影响认识发展的因素
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提供了生理基础。
物理环境:个体和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加速阻碍认知发展。
④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逐渐能够把自己从周围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会寻找刺激物,延长对有趣景象的注意时间,获得客体永久性,对因果关系,时间和空间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认识到手段-目的关系,开始模仿不在眼前的复杂行为,能进行想象游戏和符号思维。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能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某些事物)表征事物,特别是逐渐掌握语言符号。符号功能发展起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还不会从别人的观点分析问题,他们开始获得数守恒概念,并开始学会分类,进行类别思维和找出事物间的类别关系。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完成质量守恒,长度守恒,重量守恒和体积守恒任务,思维具有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减弱或消失,能够进行分类或排序,对具体形象性的材料进行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儿童进入青少年期,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抽象,会验证假设,能进行复杂推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考虑多种可能性。
⑵ 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①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为基础。
② 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皮亚杰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认知发展,因此,他提出活动教学法。
③ 认知冲突法,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向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发展。
④ 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虽然皮亚杰更为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他也不否定与同伴交往的作用,因为同伴交往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客体永久性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自我中心主义 是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
守恒 是指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
第五节 习性学理论
习性学家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适应性的,每个物种的成员都有这个物种特有的固定行为模式,这些固定的行为模式通常因某些特定的刺激而被释放或表现出来,几乎所有的行为模式都具有适应功能,它们是进化的结果,有助于物种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关键期 是指在动物成长的某个时期(特别是早期)特别容易形成某种行为或反应,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难以形成了。
印刻是指家禽在孵化出来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来的追随移动物体的倾向。
第六节 生态系统论
生态系统论认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或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镶嵌套式结构的系统,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整体性,这种环境系统包括直接影响人们发展的环境系统和间接影响人们心里发展的环境系统,它们层层嵌套,进行着动态的相互影响,由此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的生态环境,受生物学因素制约的发展中的个体正是通过与这种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获得各种心理特殊的。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内到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 微系统
处于这个嵌套结构的最里层,是个体直接参与其中的环境,微系统可能是家庭,学校,托儿所,也可能是个体直接活动于其中的其他场所。
2. 中间系统 是指家庭,学校,同伴团体等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3. 外层系统
是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是个体生活的外围环境,如一个儿童的父母的工作环境,邻居,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等
4. 宏观系统
处于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包括宏观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法律社会福利制度或其他政治制度等。
时序系统包括历史事件和渐进的社会发展,它反映了时代变革或特定时代发生的变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现在查看我的个人资料有1400本心理咨询师专业书籍(电子版)领取哦 本次我们为大家献上心理咨询师专业电子书籍大礼包 这一批书籍基本上把主流流派全覆盖 且很多书籍都是经典世面上基本找不到的 非常值得珍藏
心理咨询师之家是一个专为咨询师们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在很多人心中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一个“神秘好赚钱”的岗位 其实在我们国内咨询师们连生存的问题都很难解决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帮助咨询师高效接收个案 并制定专业客户评论体系助力咨询师们的口碑成长和社会影响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