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邹小兵: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社交障碍——“五个不”?

邹小兵: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社交障碍——“五个不”?

邹小兵: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社交障碍——“五个不”?面对孩子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当行为时,怎么办?

自闭症已经成为目前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可当我们说一个自闭症孩子会成为残障的时候,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是不够的。

一些自闭症孩子,在他刚刚被发现是自闭症的时候,往往长得挺可爱的,动作也很灵活,父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挺聪明的。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的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父母亲不敢让孩子出门,往往把他们长期关在家里。其实他们的动作是灵活的,可以在周围走动,但是由于他们的一些社交障碍,他们不知安危,不懂得危险,父母得不断地跟着他们,他们就有可能长期被关在家里。

所以,我们说,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核心的缺陷,是一个孩子之所以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主要依据。

为了让我们的家长日常能够比较简单的学会判断和敢于,我们提出了自闭症社交障碍的“五个不”,这“五个不”是哪“五个不”呢?不看、不应、不指、不说,还有一个呢,不当行为。

这“五个不”,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交流障碍,另一个就是非语言交流障碍。

社交障碍模型_障碍交往社会的表现_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之不说、不应

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语言情况。他们来到医院以后,最常说的就是“我的孩子3岁了 ,但是他还不会说话”。可是,当你慢慢地深入地去询问这些家长,他们会告诉你,我的孩子其实也并不完全不说话,他们会有些自言自语,我们听不懂。这种情况家长们普遍把它称为“火星语”。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不能好好地叫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可以念广告词,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送礼就送脑白金”,念得可溜了。

另外一部分孩子会有一些鹦鹉学舌的语言。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什么名字?”,或者你说:“这是谁?”他也会说:“这是谁?”他就是这样不断重复大人说的话。

有一些孩子的语言其实还是可以的,可是人称代词部分他分不清楚,比如说你叫什么名字,他就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叫小明,他不会说我叫小明。然后呢还有一些孩子的语言是大段大段,我们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可能不回答你,但是当你问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比如说这个是恐龙吗?它就可以给你讲很多很多关于恐龙的事情。所以说语言从严重的完全没有语言,到孩子滔滔不绝的说话,都可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范畴。

社交障碍模型_社会交往障碍_障碍交往社会的表现

非语言交流障碍之不看、不指、不恰当行为

提到社会交往,一岁的孩子,一岁半的孩子,他有什么值得交往的?交往除了语言,还有很多身体方面动作的交往,比如说目光注视、手指指物、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而自闭孩子看人的时候就比较“目中无人”,他们往往喜欢独自嬉玩。通常他们也不怎么怕陌生人,对父母没有依恋的情感。

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往往也没有恰当的身体语言。比如说,我们问他你要不要吃糖糖,正常的宝宝会点个头,然后会伸个手指,可是自闭症孩子往往就直接用手去抢。

他们也不喜欢拥抱,没有恰当的身体语言,很少有恰当的微笑。例如,当妈妈抱着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很高兴,我们逗她,她就会乐,自闭症孩子有的时候就比较淡薄,也很难相处,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情绪的障碍或者是延缓。

为了改善这些社交障碍,以便于帮助我们的孩子在预后拥有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和机会,我们强调,在针对孩子的训练中,必须以社交障碍改善为核心,让孩子从无交往行为发展到被动交往,再从被动交往到主动交往,最后学会正常交往。

最难的往往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家长们应该懂得利用孩子的生理需求,制造“饥饿感”,制造意外事件,要有“愚蠢”的应答、停顿的活动,要建构必须交流的环境。而最好的方法呢,就是在这些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社交障碍模型_社会交往障碍_障碍交往社会的表现

如何在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下面我们以场景为例,来和大家讲讲怎么在训练中加入社交元素。

1.上厕所

跟孩子说“上厕所喽”或“尿尿喽”,然而,走到卫生间门口,打开门,发现爸爸在里面,我们就把门关上等一等,这里就体现了”轮流”这个社交元素。

2.穿衣服

我们知道孩子喜欢红色的衣服,但是我们同时拿出黄色和红色的,如果他不瞟一眼红色的衣服,我们就拿黄色的给他,他大喊一声“啊”开始产生抵触,妈妈说:“哦,你要红色的啊。”但是孩子不会指,妈妈就拉着他的手指,然后说:“红色,红色,红色。”也许,半个月以后,孩子也会说:“红色,红色。”

3.吃早饭

早上吃早饭,在孩子面前放一个馒头,孩子“啊啊啊”乱叫。我们想让他学会指,在旁边放一个热乎乎的包子,他往那一看,妈妈就夸张的说:“哇,热腾腾的的包子,吃包子,吃包子,吃包子。”说三遍之后再把包子给孩子。孩子过阶段之后,就会发现,妈妈很烦人,还不如他指一下包子比较快。这孩子就因为生理需求产生了指向性的动作。这个时候,孩子就学会如何用手指指物了。

4.出门

走到门口要出门了,我们不着急开门,让孩子去说“门”或“开门”,孩子不会说,我们就引导:“开门,开门。”或者唱《芝麻开门》也可以,然后再把门打开,过段时间,孩子就自然地学会说“开门”了。

5.举高高

爸爸把孩子举高高,两个人玩的很开心,但是孩子没有跟爸爸产生对视。爸爸就在孩子玩得很高兴的时候选择不举了,这时候孩子就“啊啊啊”的开始叫,或者说:“爸爸,举。”并开始看着爸爸,想让爸爸继续举他。这就产生了对视,也激发了孩子的语言。

看吧,生活的一切常规、行为或过程都可以加入社交的元素。而加入“社交元素”之后,这些行为或活动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强化物是“自然的,孩子期望、喜欢的好结果”,而且连所谓的“泛化”也省了,因为这就是真正的生活。

改善社交障碍五个“不”,一步步让孩子有“荣辱感”。知荣辱、知好歹、指亲疏、知安危等等,这是孩子们能够上幼儿园、上小学乃至日后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

孩子的社会交往,是我们一生中都在努力的目标。以上这些,是我总结出来的社交元素精华,适合随时随地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训练中。当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改善孩子的社交障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越接近生活独立。

上一篇: 触摸社会的另一张脸:暴走的表情包
下一篇: 新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历史演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