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高中新课标发布,听四川名师为你逐一详解各个学科变化

高中新课标发布,听四川名师为你逐一详解各个学科变化

高中新课标发布,听四川名师为你逐一详解各个学科变化特别关注!

文 丨 殷樱 鲁磊 杜蕾 何文鑫 何元凯 吴宇婷

高中历史学什么内容_高中历史内容学什么_高中历史学科必备知识

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起执行。

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先来看看教育部的权威说法:

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标在课程类别方面进行再细化,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方案》规定,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回应,在课程容量和最低学分标准方面与2003年确定的课标保持一致,学生在高中3年期间只要获得144个学分即可毕业。

课程内容增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比重增加

在语文新课标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有3个主要变化: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考核方式转变

新增学业质量考评综合能力。

据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学业质量要求将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等5个等级,通过高中3年的学习和测评为学生诊断相关学科的掌握情况,为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做参考。

《教育导报》第一时间邀请到了部分川内名师和专家,分学科逐一为你解读高中新课标的变化:

语文

成都七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特级教师黄明勇:

此次新课标的修订,从语文教材上来看,增加了传统文化和和革命传统的内容,同时也注重跨文化的学习。语文学科中,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一批作家的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语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也从过去的14篇扩增至72篇,有人会质疑是否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不是负担,根据学科特点,古诗文学习,就得多读多背名篇佳作,那些词句才记得下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有一个最大的教学变化:原本的篇目式教学变成任务群教学。采用任务群教学的方式,是围绕一个项目展开研究教学,这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多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新课标与新高考相结合,还强调了时代感和文化自信。在语文学科中要渗透国家意识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些会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有所体现。另一个是强调文化自信,我们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本国优秀的文化从而建立自信。老师也要转变意识,不要天天去研究解题技巧和考试模式,而是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最主要的变化是学校教育把语文学科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前可能更注重理科学习,现在要转变“轻文重理”的观念,因为这涉及到民族文化传承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同时也强调核心素养,可能会从高考命题中去立意,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重要。

数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四川省特级教师谢玉平:

新课标首次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专门设置了数学文化选修课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章引言课教学、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数学经典名著、数学名人和数学史,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和落实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其他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学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标准始终,增加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突出课程对评价、考试、命题指导,强调“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落实,增加初高中过渡。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和多样化选择;突出数学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精选教学内容,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此外,我也观察到,不分文、理科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如何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设计贯穿落实到教学之中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平;课时减少,不增加学习时间、强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大挑战。

英语

四川省简阳中学校长、四川省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杨勇军:

我注意到,英语学科新课标有一点突出变化是强调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文化意识,即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学英语的目的除了学会使用语言本身、以及了解英语母语国家文明外,还应该用英语向全世界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灿烂文化,了解中国当前的发展态势和真实的人民生活。

新课标的变化,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那么老师不仅要有足够好的英文功底,还需要良好的中文水平,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认识。在教学教研中,英语学科教师需要吃透新课标,结合教材,探索怎样将两种语言融会贯通,探索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讲解表达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提到要培养文化意识,即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就要求学生必须把英语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化来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过去掌握听说读写这样一个表层上。同时,要将原有的语文基础和英语学习对接起来,将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不仅实现语言的工具性,还要运用其文化性,最终达到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政治

四川省江油中学政治教师、高级教师杨琼茹:

关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新课标,我发现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更加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纲领作用;二是更加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此,我的理解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接踵而来,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考,实际上,发展的是学生背诵能力。在新课标中更加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自身发展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纵观新课标,实际上还是给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一线教师来讲,就是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成为对自身、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当然,这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老师。当下社会正飞速发展,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知识要来得快、来得新、面要宽,要能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眼光、有胸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历史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王廷明:

历史学科新课标的变化归纳起来,一是明确贯彻了党中央关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二是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体现了“四个自信”的要求,让学生学习更多祖国优秀文化、加强了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三是在核心素养上要求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回答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回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

面对适应新时代和新高考的高中历史新课标及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研究透彻新课标,多读一些中华优秀经典、党史书籍,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国家课程改革要求,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去驾驭新课标新教材,去引领学生。

同时在指导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时,要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发掘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历史趋势。在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时,能够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地理

富顺县第二中学校地理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钟晓河:

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个改变强调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要服务人类,但人的发展不能违背环境的规律。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类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绿色的、和谐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达的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用“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学生深入认识生产与环境,生活与环境,语言与环境,思维与环境,政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等关系,开展地理实践,使人类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导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改变、完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罗金福:

物理新课标体现出较大变化。其优化了课程结构,明确了各类课程功能定位,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合理确定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虽然新课标颁布之前已有十来年探索期,但要切实落实,还需大量工作。在教学观念、方式、评价方面都将对学校、教师有一定冲击。因而新课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是积极的。

学校和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因而其认识、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建议学校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建议教师抓紧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化学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教师、化学备课组组长谭丽花:

化学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变化不大,板块上有所调整,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内容要求没有那么深。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很重要,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过去我们的教学在这一块是有所缺失的。新课标更多是强调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还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但事实上,一些学校没有配套的实验室,学生更多靠想象在学习,要落实新课标的东西,还要从学校层面去重视,也需要老师去转变观念,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

此外,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功利性很强,看重分数就更倾向于去背知识,而不是去思考。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老师首先要去转变意识,从内心深处去挖掘对学生有利的东西,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科相关的知识融入进去,要引导学生去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必须要去适应的。

新课标对于化学课程也强调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环保问题与化学相关,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去解决一些污染问题。如果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对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应该会有很大效果,也能克服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四川省广汉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李雄凡:

化学新课标凝练了5大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设置了新的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程的5个主题、选修性必修课程的三大模块、选修课程的三大系列;确立了以化学课程内容为载体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课程性质。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规划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科学精神、渗透中国古今化学成就、灌输绿色化学思想、展现化学学科价值、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倡导真实问题情境,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

应对新课标的要求,学校要主动更新老师教学理念,深刻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加强校内外化学资源开发、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习方式转变;要及时组织学习学科内容的变化、研究新教材体系的知识结构、明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能力要求,提高老师们对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还要切实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标准,确保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生物

广安市邻水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组长陈良平: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的依据性更强。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新课标强调以“学科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少而精”、“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为基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这要求学校生物实验室设备要不断完善,评价的观念也需发生改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旨在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学业质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改变了课程标准在高中生物学教师心中的地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有了具体的要求,如果不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将难以把握重点学习内容,难以进行有效教学。

艺术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艺体教研所所长、正高级教师冯恩旭:

新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根据育人目标与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本次修订体现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以满足高中生个性化、选择性学习需求。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从原来的一个必修模块课程加5个必修(选择)模块课程拓展成6个必修(选学)模块课程、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课程;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本次修订明确了音乐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弥补了之前高中音乐学业质量标准的空缺。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变化:思想体系的变化,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美术模块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中国画模块,另外把原九个模块减成了七个模块,分了必修、选择性和必修性、选修三个类型;另外,还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

下一步,我们要组织省级和各市州教研员培训,以教研引领各地学校进行改革;第二要深入各地调研实施情况,收集经验案例;第三,要进一步强化骨干教师课题实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第四,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来川进行分析交流。

体育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特级教师邱永诚:

此次“新课标”中,对体育学科提出的要求变化相当大。首先,凝练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与体育教育的本质是相符的;第二,明确了课程标准,这也一直是体育学科比较困惑的问题,考试怎么考,学生学到何种程度,都有了明确的标准;第三,提出了要加强体育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关联学科(生物、生理、物理等)的教学;第四,首次提出了要发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第五,首次将体育的育人功能突出,过去是要求学生发展体能、掌握技能,此次提出要强化体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六,教学结构和内容上,增加了选修模块、增加了学分,增加养生方法的教育,增加了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过去,要求学生选择3到5个学习模块,现在规定不超过3个,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喜欢足球,高中三年都可以只学这1个模块。

这样的变化,首先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学深入、学系统、学牢固,让三年体育学习影响学生的一生;第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只选1个模块,老师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更多的内容。下一步,我们要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加强校本研修指导;第三,新课标对我省普通高中体育教育场地、器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不平衡是四川教育的一大特点,各地学校应因地制宜落实好新课标,同时也呼吁地方政府,加大对体育教育的硬件投入力度。

信息技术

四川省教科院《信息技术》主编、四川省教科院正高级教师李维明:

就信息技术学科来看,2017新版的课标与之前版本的相比最大亮点就在于提出了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要素在内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这些素养的提出,使信息技术学科在整个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以确认。

新版信息技术课标的颁布,将会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即:改变以往的以学习信息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要一改以往的软、硬件说明书式的教学方式,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聚焦学科素养的培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新版信息技术课标的模块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

同时,新版信息技术课标中模块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所增强,教学难度相应增大。

因此,在实施时无论学校、教师及学生都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须根据实情慎重考虑,从容应对。我省的教育管理部门及教学研究机构也将采取系列措施,对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都开展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对新课标教学的适应性。同时,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教室及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特别推荐:

·

·

·

·

高中历史内容学什么_高中历史学科必备知识_高中历史学什么内容

上一篇: 西安有哪些人文历史可以带小孩玩的地方?
下一篇: 国内旅游景点那么多,但是都比不了这四个博物馆,历史在这放着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