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绩,一定要惊艳整个夏天!
再创新高的高考人数
伴随着2021年6月8号下午五点的清脆的下课铃声中,各个考点的大门缓缓打开,无数的考生像一名凯旋的战士肩并肩欢笑着走出考场,也预示着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回首整个高考的历史,可谓是整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的变革都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一.高考的前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很多的人才选拔制度,它们有的昙花一现,有点源远流长,有点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中,有点铭刻在历史的印记中。
1.汉代建立的“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是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但察举制到东汉末年流于形式,出现了“举秀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
察举制概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仕人流徒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曹丕即位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即由“中正”官负责考察人才,按九品定级,朝廷再按品授官。九品中正制在实施初期,选任中正比较慎重,多数中正对士人的品第也比较认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选士腐败的局面,为国家选到一些有用之才。但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其所把持,他们品评士人,往往把门第家世作为唯一标准,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
2.“科举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隋朝的发展过程中,大批庶族地主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升迁,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治、分享权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也要收回曾经被地方长官控制的选士大权。这些情况都要求改革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创建一种新的选士制度,其核心思路就是由以推荐为主选拔人才向以考试为主选拔人才转变,于是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建进土科”是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唐承隋制,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的制度,为后代科举奠定了基础。此后科举制历经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直至清未1905年度除。
科举时代的标志:江南贡院
我国最后一次科举: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当时正好是慈禧70大寿,这一次考试为了庆贺太后寿诞改为恩科(原本的恩科为适逢特殊情况而进行的特殊考试,但此次恰逢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此科也是我国的最后一科,之后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光绪帝颁诏"废科举兴学校"从而结束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
自此:实行近千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落下帷幕,我国的现代高考制度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二.高考的今生
1.近代中国的考试制度
自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之后,通过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在北京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直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了100多所大学。
这一时段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自行报考,因此也会出现报考多所大学并被多所大学录取的情况。
京师大学堂
2.新中国成立的考试制度
伴随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教育制度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设立标志着新中国的人才选拔进入新的时代——突显“公平”二字。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答案和评分标准。确定高考时间为每年8月15日至17日三天,并一直沿用至1966年。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标志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
这期间,高考的报考人数从未突破40万,其中,最低录取率27.43%,最高录取率96.9%
1951年,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1级全体师生合影
1960年的准考证
3.“寒冬”过后的阳光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高考曾一度中断11年时间。
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而并非通过统一考试进行选拔。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这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共570余万人,但录取人数仅为27.297万人,录取率仅为4.8%,“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开始显现。直到1981年,恢复高考的第五年,高考录取率才突破10%,直到1999年,高校扩招效果凸显,这一年的录取率达到了40%。
1977年高考场景
1983年,为培养定向专业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按照一定比例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定向招生。截至目前,仍有个别地区有“定向生”的存在。同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2001年,放开高考年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公民参加考试。
写在最后:
举荐制斩断寒门学子入仕之梦;以往,权贵之家摆弄财权截胡了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职业资源,令平凡人家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但今日,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进入自己想要进的圈子,身边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或与人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或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或一同登高,纵然不能相与枕藉乎舟中,却也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