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09:30,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的彝学专家王明贵教授莅临孔学堂明德厅开启了孔学堂第790场公益讲座,据了解,本次讲座是“贵州历史文化”系列讲座第2讲。一大早,孔学堂棂星门前就有听众纷至沓来,测量体温、核对信息,有序入场,现场有来自各地的听众150余人参与。
王明贵教授
王教授从贵州历史书写的史料问题切入,对贵州古代史进行了详细梳理,重点介绍了安氏土司史以及贵州彝族史。他表示,“没有百年皇帝,却有千年土司”,从妥阿哲到安胜祖,从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为蛮长,为罗甸王,为姚州刺史,为顺元宣抚使,贵州宣慰使,为水西宣慰使,号凡六更。”彝族是贵州唯一有成熟文字体系的少数民族,水西安氏土司政权是贵州本土统治时间最长的政权。明代四大土司中,洪武皇帝朱元璋令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据此详细的介绍了水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尤其对水西土司政权结构、水西土司政治制度、水西土司君长继承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讲座现场
王教授最后指出,贵州古代历史要多元挖掘历史资料,多角度考察贵州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寻找新的研究视角,以水西氏土司政权传承为主线,组织贵州多元一体社会构成的史料,书写筋脉连续骨肉丰满的贵州古代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教授为幸运听众赠书
贵阳孔学堂是贵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贵州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教化、研修两大功能,是一所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的大型文化综合体,自2013年对外开放以来,广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每年举办百余场,年均听众达5万余人次。迄今为止,共举办公益讲座790场,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作出积极的努力。
王明贵,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彝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黔灵学者,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省地方志专家,省民族宗教类出版物审读(看)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首届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现任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等4个,国家出版基金等其他国家级课题3个;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民委等省部级项目9个,其他项目10多个。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彝语诗歌格律研究》《西南彝志译注》等专著、译著25部。主编、副主编、编著出版《韪书丛考》等80多部。成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贵州省文艺奖等省部级奖10多个。主要研究方向:彝族历史文化与文学。
文字:龙光斌
图片:王大印
审核:石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