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历史学两次考研经验小结汇总1篇.docx

历史学两次考研经验小结汇总1篇.docx

历史学两次考研经验小结汇总1篇.docx第一次考研,历史专业课很差,在考试的前一天还浑浑噩噩,搞不清谁是谁,现在想起当时的自己居然还能走进考场,还是颇有勇气的,虽然哭着出考场的。最终的结果是初试成绩比学院线低八分

第一次考研,历史专业课很差,在考试的前一天还浑浑噩噩,搞不清谁是谁,现在想起当时的自己居然还能走进考场,还是颇有勇气的,虽然哭着出考场的。最终的结果是初试成绩比学院线低八分,连复试都没进,最后调剂都没学校要。回头想一下,态度不端正,备考不认真是根本原因,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第二次考研,历史专业课大幅提升,我是跨考,本来历史底子就不怎么样,我看了一遍课本,做了几本笔记,看了大纲和大本,名词解释只浏览了一遍。在这里我想具体讲讲,一、关于课本课本是基础,应对考试,基础要扎牢,但是我总是不能把全部知识点记牢,经常会忘,反正就是多温习多总结吧,答题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的发挥,细节掌握不牢固是我的死穴,比如去年的大食和今年的铭文,不是没看过而是记不清楚,千万别像我这二、关于大纲解析这里面是重点了,考前突击,个人认为最应当看这个,但是有些知识点比较简略些,勤快的话翻番课本对照下也不错;关于山东大本,主要就是做里面的练习题,检验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心里有个底儿;三、关于名词解释去年考研的时候买的长孙的,个人认为他的方法十分好!但是,我感觉这本书内容并不是非常好,不可否认它能减少我们整理的功夫,让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会限制思维拓展,另外里面确实有不少错误,如果用的话最好再对照课本修改和完善下(在这里没有半点其他想法,真真正正的客观评价!)__今年的复习节奏没有把握好,但是还是想谈谈自己的经验。

大纲和解析,好多页!很努力的去看了,看得头都大了。前年上的起航的__暑假班,感觉没多大用,在这里,我不建议报辅导班,看书做题就足够了,从今年的考试能看出来,反压题实在是太厉害了!要看哪些书呢?我的复习历程大概如下,一开始看的大纲,做的任汝芬二和1600题,进度太快两本书做完之后有点无所适从。(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节奏和进度,太快了不好,怕临考试会忘记,太慢不行,知识点掌握不全,客观题做起来会很不顺)后来各种突击来了,蒋中挺、任汝芬、肖秀荣的冲刺模拟我都做了,临考试时间也比较紧,主要重点放在了客观题上,主观题看着题目想一下答案要点然后抄一遍,记忆一下,记得住最好,记不住也大体有个方向和思路。最后是20天,管不管用好不好是其次,多背背夯实和补充一下知识点对增加信心是十分管用滴!对于__答题,客观题我认为主要就是考察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主观题,我想说能多写就多写些,最好分条,另外一定要让老师看到你的心是“红”的(不喜勿喷,应试策略而已),我比较能瞎编,__最后75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五、英语我想英语是很多人头痛的地方,我也很头痛。个人感觉英语备考,先拆后合,首先分模块练习,完形、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最后做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冲刺模拟题拿来练练也不错。

在这里面,阅读和作文应该算是最重要的了,也是难度最大的(个人观点),暑假买了阅读理解150篇练习,没仔细看拿的是冲刺,做着做着哭了,做对的太少了!但是对于补充词汇量和提高做题速度个人感觉很有用!另外多打击打击也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做题的时候掌握好时间很重要,别在一个题上磨叽,实在不知道选什么先随便一个,回头别忘记再看一下考研英语时间三个小时,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但是我阅读每篇十分钟以内,其他的尽量不墨迹时间,最后给作文留出充裕的时间,这两次考试都打草稿,因为我的字比较烂,直接写没信心;作文,没有去年准备的`好,下的功夫也少了,这点很惭愧,一个星期写一篇应该是不错的习惯,望后来者努力,准备作文,我认为首先多读一读历年真题的样板作文,那个黄皮儿的考研英语作文高分突破不错,里面的样板作文个人感觉挺好,多读读有感觉,写的时候也有个框架和模板,一些比较好的词组和句式也可以借鉴使用,另外我想说作文的排版要给人感觉充实些,一行只有几个单词的情况最好不要有。单词书用的新东方的,别人手里传承下来的旧货,单词多背很有好处。新题型不敢谈什么经验,因为太复杂了,我一般就是靠感觉尽量认真的蒙。翻译,相信很多人都很头疼,我也是,翻的自己都有点不忍心看,没办法多练习练习,希望能有提高!多做真题,我想说这是真理啊!据说做真题一方面感觉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和模式(惭愧。这点我没感觉出来),另一方面让你提前体验下英语考试(这个真的有!下午两点开始,自己掐着表认认真真的做套题,看看自己的水平,练习下是不错的)。肚子饿了吃饭去,想起来别的再补充吧,真心希望自己的这些小小的经验之谈能对大家有益,当然,仅供参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上一篇: 古代山东历史文化名人简表哪里找?
下一篇: 从水西千年土司文化看贵州古代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