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的一般结构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史实范围。论述题也是材料题,所以材料中的史实都可以大胆用。同时结合所学史实,要符合题目范围限制。本例题可否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史实?
注意区分世界史和中国史。要求用世界史的就不要用中国史。
2.主题限制。围绕材料主题。主题和论题什么关系?在答题要求中讲。
3.论题或观点或信息的要求。围绕主题,论题(观点)明确具体。如何得出论题?论题和论点有什么区别?
4.论述限制。史论结合。具体如何史论结合?
5.定位类型:阐述类、说明类、证明类、分析类、开放类等。论述专题后续是分类型具体讲的。
二 论述题的答题要求
1论题。符合要求。主要分为论题型和论点型两类。要求写论题的,都可以写成论点,反之绝不可以。论点需要判断,论题只需要把主题具体化即可。例如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时代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是论点,该例题只需要把主题“制度构想与实践”具体化即可。这要求你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看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马上想到是启蒙思想家对资产阶级的制度构建,看到要求用世界史,马上想到英国的君主立宪、法国的议会制共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等制度。紧跟着思考,理论构想有哪些,这些制度和哪些理论构想有关。论题要至少出两个,你才有选择权——选择那个你有想法,有史实储备,甚至有升华角度的论题来写。我提供几个论题,你就明白了,有些论题对同学而言是比较难写的。论题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构想与实践;论题2:启蒙思想对共和体制的构建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实践;论题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的构想与实践。这三个都是论题,论题不需要判断。
论述题最难的部分不是论述,而是论题,是论题!是论题!论题出不来,一分都没有。论题符合要求,至少有2分。论题出来的多且符合要求,你才有选择权,可以选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好写的来写。
你要问我怎么才能得出论题,我只能告诉你,基础知识+历史思维。这两个东西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了。
2逻辑清晰。最佳情况是从论题就能明显分成两个层次,正文一般是三段论。
回到例题,很显然,写美国的这个容易一些。论述的时候第一段先阐述三权分立的构想,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述美国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第三段总结升华。
三段论:点明论题+分两层论述证明(必要的时候两层之间加入承上启下的一句话)+回应主题和升华。
为什么分两层论述?因为你只写一层,12分没法给你。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论述题赋分是论证部分8分,每层4分。论题和结论各2分。
3史料。符合要求。针对性强,精练。
比如,你想为中国近代外交走向自强这一论点找史料,那么用五四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就比较好,用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就不合适。
比如例题中,你要证明美国实践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当然用联邦政府的立法司法行政分权最契合,如果你用两党制,那么两党制符合你第一段对三权分立制度构想的叙述吗?史料的运用要在论题需求和逻辑之下运用。
4语言。史论结合。上下连贯,注重过渡。例如:美国的1787年宪法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这是论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为掌管立法权的国会,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和掌握司法权的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这就是史实)在实践中,采用了孟德斯鸠主张的议会立法,法院掌司法的主张,但是将行政权由君主掌握修改成了总统掌握。
5结论。回应主题,体现正确的史观。热门史观: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总结什么是升华?你得先回到主题,再略高于主题。这个不是写到最后一段再去想,而是想到了结局,才选择了这个论题!
例题的结论:美国政治体制吸收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理论构建,促进了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政治体制建设既要吸收理论的构想,又要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或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又促进了理论的发展。)
跳转链接↓↓↓↓↓↓↓↓↓↓↓
|小窝全科资料目录| |历史全资料目录|
|黑谷逆袭战法(必看)|
ps:学习方法以及更多科目资料,点我头像见签名有获取方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