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这个名词是当下最为流行的名词。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出自《东周列国志》。
明朝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曰:‘相国政务烦劳,今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声,不敢独乐,愿与相国共享。’”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以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佛家称共享为“布施”(信徒)“回向”(僧人)。
资本主义称共享为“共济”。
马列主义称共享为“共产”。
共享一词虽然时新,但历史却很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人类的能力很低,就是一群猴子刚刚从树上走到地上生活,力量不大,没有工具,无法抵挡猛兽的攻击;只能采集野果充饥,偶尔能吃到动物的尸体。所以原始人不得不结成群落,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共享彼此劳动所得,以求得生存发展。形成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所得的原始共产社会关系。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分享模式。
后来,人类通过观察实践,逐步掌握了自然规律,发明了劳动工具,渐渐的强大起来,通过劳动工具的改正,人类的生产力提高了,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私有财产就产生了,比如有些人特聪明,或特幸运,发明了新的工具,提高了生产能力,于是他生产出的物品就比别人多,于是他就变得富有,而那些比较笨又懒的原始人就会很穷,开始的原始共产制开始动摇,因为慢慢形成了私有财产(多余资源),人类就开始迈入最早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人类从此偏离了共享社会的形态而进入到阶级斗争的历史时期,这种充满贫富差别斗争的社会对于原始落后的社会而言是进步的,但是对于道德品质和共享精神而言是退步的。因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充满了各种欺骗,剥削,压迫和斗争。
毛泽东有一首词叫做《贺新郎·读史》是这么写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当然阶级社会的过程中还是有分享观念的提出,也有人在实践的。比如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佛教提出的“极乐世界”的理想;道教提出的“仙界”;古希腊贤者柏拉图写出了“理想国”;基督教提出了“天国”等等。这些理论和理想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共享的精神。得到了广大凡人和弱者的支持。而强者,如果不给予他地位或名誉,他们是不会跟别人分享的自己的利益的。这些我们称之为私有社会。曾经激发无数代人为了追求财富,个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为了争夺财富和利益发动战争。呈现出极其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推动人类文化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另一方面为了私利又保守这些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为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服务,不愿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财富。风调雨顺,物质丰富,太平盛世还看不出什么危害,一旦天灾人祸,粮食欠收,或军阀混战,那将是人间地狱,战友们看过近百年的中国耻辱史吗?忘了日本侵略,列强侮辱了吗?哪怕是今天,动不动就经济制裁,加收关税,所谓知识产权,横征暴敛。
此时的共享精神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