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很多的小说人物在人们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一个虚伪、浮夸的形象,孙悟空的忠肝义胆,惩恶扬善赢得了很多孩童的喜欢,艺术从来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很多的艺术形象都是人们在现实中取材,并且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经过二次加工的作品就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比如说《隋唐英雄传》中的各种任务,太平郎秦琼除暴安良、刚正不阿,里面有一个人物叫李元霸,他死因并不是被雷电击中,那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隋唐时代的风云人物
隋朝二世而亡,唐朝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第一帝国的盛世。在隋朝皇帝杨广的暴政的压迫之下,群众之间的暴动此起彼伏,大家都想推翻封建皇帝的统治来为自己谋取一定的安稳的生活。在这个时期,很多的绿林好汉都加入到了起义的队伍中。
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各路英雄纷纷涌现出来,他们的名号在平民之间也
特别响亮。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见过他们的真人,但是他们都能对这些英雄人物说出一二个特点来。他们这些绿林英雄是反对压迫的的化身,是人民的希望。
李元霸就是在这本书的经典人物,相传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是他的哥哥。他并不是在瓦岗的英雄之列,但却也是反对隋炀帝的主将之一。在历史上没有李元霸这个人,根据真正的史料记载,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
李玄霸是李渊儿子,这点倒是和书中的设定一模一样。但人们口中所说的就是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书中的李元霸是一个力大无穷的人,但是他的长相和他的能力极为不相符。因为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是非常逗趣的,大家都认为他是“瘾君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元霸的面相和那些常年吸了毒的人一模一样,他的眼睛凹陷了进去,底下还有大大的黑眼圈,他的身材也不是常人那样,然而是骨瘦如柴,而且两只手臂直直的吹了下来,整个人像一个细杆子一样,仿佛被风一吹就能吹倒。
二、力大无穷的勇士
一般情况,人们在面对着无敌搏击的敌人时就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诅咒,比如说“你一定会遭天谴的”!和这句话类似的还有一句,“你就不怕天打五雷轰吗?”这种话看起来是轻飘飘的诅咒之语,实际上更是人们的诛心之论,诛心之问。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发誓,免得真的应验。神州大地上处处是神明,所以大家对这种誓言都十分的忌惮和恐惧。所向披靡的李元霸在小说里死于这样的诅咒,当时他正在和人对战,和他对打的是隋唐英雄中的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的武力值也很强,但是和李元霸相比就落了下风。在瓦岗寨的各路英雄们都纷纷齐聚京师的时候,李渊也召唤了一批起义人士,当时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本来是同一个阵营的,但是宇文成都为人轻佻,常常对李元霸出言不逊。
所以两个人就过了几招,起初宇文成都没有吧这个骨瘦如柴的小子放在眼里,以为他就是被李渊宠坏的工资。但是没想到两个人真的动起手来,宇文成都竟然被他牵制住了不能动弹,李元霸杆子一样的胳膊能轻飘飘的耍起宇文成都的鎏金镗。
虽然后来两个人表面上握手言和,但是实际上两个人谁也不服谁,尤其是宇文成都,在这里他没了面子,所以他决定以后也要找回来面子。两个人就此结下了梁子,按理说这很不应该,因为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师出同门,手足相残乃是大忌。
三、李元霸真正的死因
他们两个人的师傅是真正的师兄弟,紫阳真人和鱼俱罗。在李元霸胜了宇文成都之后,紫阳真人便敲打过李元霸,让他不要太嚣张。但是少年英雄李元霸如何能忍耐宇文成都的脾气,后来山水有相逢,两个人又打起来了。
徐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为此大打出手。天可怜见,一向勇猛的宇文成都被面前这个骨瘦如柴的男人一下击倒了,杀人上瘾的李元霸不改自己嗜血的本性,也忘记了师傅的教导,对着宇文成都一阵操练。
终于宇文成都死了,看到他倒在地上那一刻,李元霸踌躇满志。正当他得意之时天空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他杀人上了头,把自己的武器金锤子向上一抛。当时他的眼睛就被雨水迷住了,后来只有一声巨响,他和锤子一起倒在了地上。
有人说,是雷公看不惯他所以他遭了天谴,也有人说,他是被自己的锤子打死的,这都是小说中留下的谜团,但是在其他的书中,他们认为李元霸是被鱼俱罗杀死的。鱼俱罗和紫阳真人同出师门,上回他的徒弟败给了紫阳真人的徒弟的时候,他就很不高兴。
这次自己的徒弟死了,鱼俱罗正式出山要为自己的徒弟报仇。就这样,李元霸虽然一身武义,但是架不住鱼俱罗一身经验,两个人没走几招,李元霸就被鱼俱罗杀死了。但是鱼俱罗虽未出山,但是他却是大家公认的隋唐第一高手,所以李元霸的死在他手里也不是很奇怪。
四、总结
其实,历史上李元霸是否有这个人还有待考证,所以鱼俱罗对他做了什么更要考古学家细细的研究。李元霸不该逞一时之勇对自己的有关系的人痛下杀手,也不应该得意忘形,对着老天摔金锤。所谓志得不要意满,正式这个道理。
《隋唐英雄传》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读物,这本书中颂扬的反抗暴力和统治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不仅如此,里面很多的人物形象琳琅满目,虽然很多,但是各自都有各自的人设,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很多人因为这本书对隋唐时代有了浓厚的兴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