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P3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P6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好。P9

4.秋收起义创造性地将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P23

5.毛泽东提出并深入阐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发挥着根本指导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成立。P17

7.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P26

8.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变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P50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P50

10.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P64

11.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的领导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文化。P54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P59

13.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P49

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P72

15.我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这时的企业性质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P82

16.下列属于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依据的是:①土改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③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P74

17.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原则,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P83

18.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P86

19.1954年9月,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P87

2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意义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89

21.《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P94

2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99

23.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事件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认为在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应该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P100

24.《论十大关系》的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实际上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P94

25.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了党的重要议程上,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发生了向备战倾斜的重大转变,三线建设开始布局。P106

26.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97

27.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统一战线;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自我革命。P128

28.关于国际战略于外交工作也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20世纪70年代前期,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外交战略思想。P109

29.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P187

30.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P136

3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153

3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指出了明确方向。P153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P223

35.“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154

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机联系科学体系,“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P141

37.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①推动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③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P229

38.胡锦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P249

3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P4

40.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须具备的条件是:①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②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P59

41.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①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P29

4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P47

43.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其依据是:①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②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③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P57

44.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②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③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P69-70

45.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当时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P67

46.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②它集中分布在少数大城市和大企业,有利于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③它的成员中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P49

4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有: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釆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P80

48.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成功经验主要有:①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P76

49.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P58

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主要表现: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P11

51.毛泽东政策和策略理论包括:①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②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岀击;③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并做到有理、有利、有节;④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釆取隐蔽精干的方针;⑤对被打倒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予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P23

52.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是非得失;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P167

53.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是非得失,归根到底,主要评判标准是: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国家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168

5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160

5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②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③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壊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P4

5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P83

57.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措施:①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②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P101

5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P110

59.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重要性在于:①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②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③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P172

60.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是: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④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P171

6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做到:①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③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P28

6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P32

6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59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首先,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分别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三者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其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它们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再次,“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最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64.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思想。P166

邓小平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这一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关于地区的“先富”和“共富”,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沿海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强调在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关系时,要从大局看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要允许不平衡、承认不平衡,同时也要从不平衡逐步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5.中国革命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原因:P58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上一篇: “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下一篇: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