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厅 (美)巴里·埃森格林 中译出版社 2023年03月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市暴跌。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大萧条。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了吃、穿、住的挣扎。普遍的不安全感笼罩之下,从贫民到巨富,无人幸免。
《镜厅》的书名,取自《凡尔赛合约》的签约地点凡尔赛宫的“镜厅”,比喻过去百年里的两场大型金融危机(1929~1933年和2008~2009年)就像互相照镜子一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作为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他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解读是凯恩斯主义的视角,认为政府(央行)在那场危机中的表现还不够出色,尤其是在不适当的时候进行了财政紧缩和货币收紧(笃信金本位),使得危机不但没有有效控制而且还出现了二次探底。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对历史过程的还原上,细节丰富而又不失宏观视野,可以深入思考部分太多,非常值得一读。
美国大萧条 (美)穆雷·N.罗斯巴德 海南出版社 2017年12月
如何解释经济危机?《镜厅》是凯恩斯主义的视角,这本写于196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视角。
长期以来,在多数国人的认知里,经济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内在因素导致的,是市场失灵的论据。但奥地利经济学派却不这么认为。本书作者罗斯巴德,是奥地利学派第三代大师米塞斯的得意弟子,在这本书里,他运用老师米塞斯开创的商业周期理论,重新对发生在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进行了阐述。
罗斯巴德认为,萧条并不是因为政府干预的太少,而是因为政府干预的太多了。萧条是经济周期中一个自然现象,会自我修复,而政府干预的越多,修复的周期会越长。因此,在经济大萧条下,政府最好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做——休养生息。
另外,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会让中国读者感到惊诧的观点,比方,作者说:胡佛是罗斯福新政的先驱,他推行了几乎所有后来被归功于罗斯福功绩的政策,唯一的不同是罗斯福的公共宣传更加成功。这种颠覆认知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行动的勇气 (美)本·伯南克 中信出版社 2016年05月
2008的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经历的最具破坏性的金融事件。一些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轰然倒下,还有一些机构被推向倒闭的边缘,直至政府介入提供救助。
但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国出现第二次大萧条,经过一段时间的衰退之后,美国经济很快就开启了复苏。截至到今天,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政府当时是如何应对的?没有比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克南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他的这本《行动的勇气》,一方面事无巨细地还原了美联储处置金融危机的所有工作,细节令人应接不暇;另一方面,还详尽展示了美联储内部的权力运作,与白宫的合作以及与国会斗争的方式,众多读者可以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美联储。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下,读读这本书还是很有用的。
大衰退 (美)辜朝明 东方出版社 2008年11月
中国有不少领域,都曾“摸着日本过河”,并最终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在楼市、股市这两个领域,我们可不想“摸着日本过河”,因为日本自己就掉河里了。
这本《大衰退》,讲的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是如何陷入长期衰退的。作者辜朝明,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这本书里,辜朝明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角度解释经济大萧条,自成一说。
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指的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的目标已经不是正常经营时期的利润最大化,而是变成了负债最小化,这导致的后果是,虽然银行不断通过降息降准的方式放水,但是企业就是不借钱投资,而是优先偿债。如果多数企业都这么做,宽松的货币政策就起不到作用,经济衰退也就得不到缓解,然后就陷入长期衰退。
今天,中国学者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是否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贼巢 (美)詹姆斯·B.斯图尔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04月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读者来说,学习金融,不一定从金融学教材入手,那样容易打击信心。最好选择一些通俗易懂金融读物,先把兴趣建立起来,后面再考虑增加难度。
这本《贼巢》,就适合承担这样的角色。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是一名记者,这本书实际上是他的职务作品。《贼巢》一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美国,讲的是股市和债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它描述了曾经发生在华尔街的致富秘诀——人脉和信息,这个秘诀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只不过美国的严刑峻法,让敢于铤而走险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读这本书有挑战的地方,是书里的人名和公司名,毕竟,中国人看外国人的名字,容易无感,得读好几遍,才能在大脑里真正分清楚两个不同的人。
金融狂热简史 (加)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2年03月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的金融泡沫破裂。前面我们提到的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其中其二。
想快速了解更多的金融危机,这本《金融狂热简史》是一本不错的小册子。它不厚,也不难,用讲故事的方式,快速地把历史上的股灾给复盘了一下。从郁金香狂热到南海泡沫,再到1929年大牛市与崩盘、20世纪80年代美国盛行的垃圾债券都讲了。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单纯描述历史事件,而是透过金融史上繁荣与崩盘的交替,给金融危机建立了一个识别模型。
当人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个模型,就有可能从金融灾难中解救自己。
更睿智、更富有、更快乐 (美) 威廉·格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2年03月
这几年我有个看法,读更多投资类的书,并不能提升我们在股市中的赚钱能力,但是它有可能让你变成一个财经主播,靠卖课赚钱。
这听上去有点搞笑,但它却是个事实。为什么呢?因为投资是一个兼具经验属性和常识属性的活动,靠看书学投资,就像教旱鸭子游泳,不会游泳时反而更安全。
投资实际上是一种很难被习得的能力。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小时候,没有过独立做生意赚钱的经历,在股市也很难取得成功。
那为什么我又推荐这本投资书呢?因为它没有给出什么具体的方法,而是在讲一些顶级投资人的投资哲学,以及他们在投资时的痛苦时刻。
对于那些还没有投身股市的读者来说,其实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了解一下证券市场以及他们是如何投资的。
债务危机 (美)瑞·达利欧 中信出版社 2019年03月
因为《原则》一书的畅销,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在中国成了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作为从0到1带领桥水成为世界第一对冲基金的领导者,他的这本《债务危机》也是相当的实用和干货。
在达利欧看来,所有的金融危机归根结底就是债务危机。国家和个人一样,当收入覆盖不了支出的时候,债务就出现了,雪球越滚越大,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在这本书中,达利欧通过深入考察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阐述了债务危机的模型以及应对之道。
作为成功驾驭危机的极少数人之一,达利欧提供了他的非常规视角。无论你是投资者、决策者,这本书都给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经济与市场的角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