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考查形式以客观为主,例如单选、多选、判断等。部分地区考查过材料分析题。考查难度为中等难度,多以理解性的题目呈现。考查学员对相关实验尤其是实验结果的理解。本篇采用上下两篇的形式来讲解,既涉及课本常考查的知识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尽量通过生活事例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人物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二、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作用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上图表示,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个人”这个因素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使自己产生相应的行为,如在环境中有“榜样”这个因素,如一个男生送了花给女朋友,女朋友很开心,那么另外一个男生也会想这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进行主动地观察,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结果来产生是否要产生行为。
2、观察学习
(1)波波玩偶实验
班杜拉把36个3-6岁的幼儿随机分为三组,观看结尾不同的电影。
实验结论:幼儿是在观察中学习,当幼儿看到榜样行为被奖励时,这样的行为更有可能被幼儿模仿。
本次我们先讲下这里,以实验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希望学员可以有更直观的了解。软文下部分,我们将重点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观察学习以及他的强化理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