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三省是铁路网比较稠密的地区,铁路稠密度在全国各个地区中名列第一,在这些密如蛛网的铁路线当中,最主要的干线就是“丁”字形铁路干线骨架。这个丁字的一横,就是滨洲线(哈尔滨至满洲里的铁路)和滨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的铁路)。丁字的一竖,是京哈线(北京至哈尔滨的铁路)沈阳以北段和沈大线(沈阳至大连的铁路)。钉字形铁路骨架的前身,是当年沙俄政府在中国土地上修筑的中东铁路线及其支线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线,全长940多公里。这条历来是东北地区运输最繁忙的线路之一。
19世纪末,沙俄政府在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强行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他们要用中国境内的铁路,把原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生活区域的贝加尔地区,和1860年侵占的我国东北名城海参崴连接起来。这条铁路修筑完成以后,被称为中东铁路。
中东从俄罗斯的赤塔器经过中国的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在海参崴附近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这样,沙俄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段,便有了一条捷径,更加便于他们对我国进行扩张和侵略。沙俄还修筑了中东铁路的“支线”,即从哈尔滨到大连、旅顺的铁路,攫取了旅顺和大连这两个不冻港。通过控制东北三省铁路,从而控制我国东北的广大地区。
中东铁路及其支线哈大铁路从1898年开始动工,到1903年全部建成通车,建成速度之快,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是实为罕见。为了赶修铁路,他们雇佣的中国工人17万人,并进行了武装监督,中国工人终年从事繁重的劳动,疾病伤亡,数以千计,因此这是一条在中国工人的白骨上堆起来的铁路。东北解放以后,丁字型铁路回到我国政府和人民手中,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作用。
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