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两篇学术论文被国家权威二次文献《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同期转载:钟慧容副教授独撰论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价值及其实践路径》被全文转载;刘琼豪教授论文《实践:人类理解世界的致思方式》被论点摘要转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价值及其实践路径》一文原载于《福建论坛》2019年第6期,原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基本问题辨析》,为钟慧容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与认同研究”(16CKS013)的阶段性成果。论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涵、构建的价值意旨及其现实路径,是将其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所必须考量的三个基本问题。论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辨析,思辨性地提出:在本质内涵方面,现有的“完成修缮论”“可能建设论”和“否定—肯定转化论”等观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辩证发展应具有的过程性、可能与必然的统一性以及阶段目标与最高目标的一致性存在偏差;在价值意旨方面,需要回应“中国中心主义”之嫌或“中国中心论”的指责,弥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阶段性展开与持续性践行之间的张力;在现实路径方面,学界虽然多维度、多层次地论述了其实现途径,但忽略或弱化了对现实路径何以产生的前提性探讨。论文提出在超越中生成的现实路径:应力图超越资本逻辑构建人本逻辑、超越物种思维激扬人的类思维、超越资本主义的“虚幻共同体”展望“真正共同体”。该文政治立场鲜明,论证具有“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能用问题统筹全文,具有反思性、批判性和建构性。
《实践:人类理解世界的致思方式》一文原载于《思想战线》2019年第5期,原题为《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哲学》,为刘琼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人类学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4BKS005)的阶段性成果。论文指出,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人以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的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为基本理念,对现存的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并在对不合理现状的批判中开创合理新世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在目的上和性质上是一种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该文站在人类命运和改变世界的高度,创新性地提出了“人类学哲学”的时代命题,并基于马克思的哲学使命论证了“人类学哲学”命题的合法性。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权威期刊,以全面、权威、重要和可读性著称;在广泛收集、严格筛选和着意梳理信息的基础上,具有形成集学术性、前瞻性、批判性、对策性为有机整体的鲜明风格,是反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文摘刊物。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两篇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同期被关注,反映了我校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封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