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共有七个部分,主要包括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
《纲要》重点内容速览
(一)总体要求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3、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4、坚持提升道德认知和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5、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6、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
(二)重点任务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
(三)深化道德教育引导
1、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
2、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3、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
4、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舆论具有成风化人、敦风化俗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5、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6、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7、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到全社会道德风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四)推动道德实践养成
1、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涵育着公民美德善行,推动着社会有序和谐运转;
2、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动实践;
3、持续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4、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
5、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
7、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
8、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现文明素养。公民道德风貌关系国家形象,引导人们在各种国际场合、涉外活动和交流交往中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五)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1、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络信息内容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2、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网上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
3、丰富网上道德实践。互联网为道德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要积极培育和引导互联网公益力量;
4、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加强互联网管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的好是真本事。
(六)发挥制度保障
1、强化法律法规保障。
2、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3、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
4、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