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友善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友善既然是对我国公民的道德要求,就必须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是毋庸置疑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这种道德必然具有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道德的鲜明特征。
友善
应当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相对于文化的器物和制度层面,转变更为迟缓,形成一个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其超强的延续性已经广为世人认可。这种超强的延续性来自于其超强的兼容性、吸纳性和整合性,历史上儒释道融合而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就是很好的证明。近代以来,虽然中华文化遭遇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中华文化的基因没有灭绝,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关于友善,中华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内容丰富、影响久远。
友善
应当体现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
友爱,不论是对于私人生活还是城邦生活,都是必需的,但是范围和程度会有所不同。在城邦生活中,公民之间的友爱相比于私人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或伙伴之间的友爱,要淡薄得多,因为“这种关系中的友爱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相互有用的友爱,其正义就是相互履行契约的责任,特别是在公民间的自愿的交易中”。
弘扬和培育友善的价值观,当前应当特别重视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贡献与索取、先富与共富等关系,倡导以尊重、包容、助人、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友爱观,提倡健康、文明、理性、法治的生活方式,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在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坚决肃清腐败和不正之风,塑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新媒体工作室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整理
技术:关钟
往期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