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 本章要点: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是什么?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法)涂尔干: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佩恩(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描述和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学科; 多德森: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的影响过程,经由这些过程,个人能获得并组织其经验); 布朗:研究个体与他的文化环境的互动; 雷通群(中国) :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要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上所需何种教育。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米切尔(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费里波夫(前苏联社会学家)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苏联)《应用社会学词典》 *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台)林清江: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交互关系; 3、“特殊社会现象说”: 鲁洁: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 吴康宁:研究具有社会学意味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 题,或教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教育问题。
(二)研究对象的特点 ——既姓“教”又既姓“社”。 所谓姓“教”是指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所谓姓“社”是指研究对象必须具有社会学的意味,即如史密斯所说,运用社会学的精神、方法和原理去研究教育。换言之,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强调教育社会学应具有解决教育问题的功能取向。 社会学:对人群进行研究的的学科。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社会结构中的人群。即是说:社会学研究人群之间的等级差异;研究社会产品的人群属性;人群属性的社会建构。 边燕杰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任务只有一个: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建立理论认识,用事实资料证明它。即所谓“想问题、究理论、重证明”。 思考:以下哪一种说法具有社会学意味? 1、教师的教育技能差,不会使用启发式教学。 2、教师只对部分学生充满期待,运用启发式,对其他学生不抱期待,只用填鸭式。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一)学科性质诸论历史上的学科性质论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教育学分支学科说(“规范学科论”)——将教育社会学看成是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一门学科。(如沃德的“社会导进论”)它关注教育社会学的“服务性”,强调社会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直接运用,奉行的是教育行为的价值判断。
即是确立“行动指南与规范理论”(汉森) 社会学分支学科说(“事实学科论”)——以示明教育中的社会事实为己任。社会学第一原则就是“将社会现象当事物来研究”(涂尔干),就是说,必须在从主观上对世界作实践领悟的分析之前,要系统地摒弃各种先人之见。它强调教育社会学的客观性,关注这门学科的科学价值,并进行事实判断,摒弃价值判断。 交叉学科说(“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如林生传(台)、厉以贤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中介学科论(归属社会学分支学科说):认为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如德育原则——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来进行教育),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如吴康宁(认为教育学产生于社会学与教育学之后,但它并不是这两门学科相结合的产物,而是社会学用于教育领域(而不是教育学)后的产物。)、马和民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强调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如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2、综合性:强调对教育作广义的理解、研究视角(多因素分析)和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过程)的综合。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
3、现实性:直接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尤其强调对本国本地教育事实的研究。 4、实证性:注重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一)基本假设 假设1、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会认为诈领福利金比偷税漏税更严重; 假设2、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会认为偷税漏税比诈领福利金更严重。 (二)解释方法 奉行事实判断,摒弃价值判断——实证主义方法论 如涂尔干关于“自杀”的经典研究。 关注的是个体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 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 涂尔干关于自杀的四种类型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演绎性模式还是解释性模式 *演绎性模式有一条社会学预设,即任何社会交互行为都要受一定“规则”所支配。为此,应当通过对这种“规则支配关系”的演绎性说明去揭示社会交互行为的恒常结构。其基本途径是调查分析与理论探讨。 *解释性模式认为社会交互行为并不是受一以贯之的共享规则支配的产物。而是始终伴随着行为者互相对于对方行为之意义的解释和界定,社会交互行为过程本质上是行为者的解释过程。其基本途径是原原本本地详细记录交互行为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剖析交互行为的内在结构与意义联系。
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 * * 实证性 社会学 教育系统内部的社会现象 社会学理论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后 社会学分支 规范性 教育学 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 为教育实践服务 20世纪初至40年代 教育学分支 方法 研究者学术背景 内容 目的 时间 性质 不安全、失望 恐惧、听天由命 责任感、羞耻感 沮丧与抑郁 心理指标 股票破产者的自杀 囚犯自杀 老年的爱斯基摩人的自杀 贫民窟无业流民的自杀 例证 当社会缺乏秩序时,个人自杀 个人自杀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生命 个人将群体利益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 个人并不感到与广大的社会有关 描述 越轨式 宿命式 利他式 利己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