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福建人的宗族来源,十之八九他会告诉你他的祖上来自中原。但你要是继续追问下去,他也许就语焉不详了,勉强应付不了几句,还可能告诉你只是听家里的长辈闲谈时提及过,至于具体衍派流播的过程大多近于懵懂,有的甚至完全不清楚。至少我问及的福建人中一多半是这样。
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是中国人的传统,作为一个福建人有必要了解自己的由来。历史上的闽南地区本是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闽南人的先祖都是北方移民而来。移民入闽在史上一般认为有三次高潮分别是西晋时期的士族南迁、唐初与唐末时入闽建国、靖康之乱后的建炎南渡。
西晋“衣冠难渡”
西晋永嘉年间,由于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入挠北地,板荡中原,大批门阀士族举率南迁,这种族众迁移往往人口数都不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也称“八姓南渡”。
衣冠代指士大夫,八姓即是当时入闽的宗族主要有陈、林、郑、黄、詹、邱、何、胡等八大姓氏。这也是现在福建这些姓氏人口比例极高的缘故。这些移民家族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时间跨度约有近百年,始于北朝初叶,几乎纵贯整个南六朝前后。这中间,有些家族有个渐进的过程,先暂安于江苏安徽湖南江西一带,后又逐批入闽境,有些则是一次性径抵晋安郡(时福州称谓),以福州周边地区为落脚点,再开始子嗣分迁垦殖,向福建全境流播,繁衍开来。
这次大移民,给福建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工匠技艺、文教制度一并传入,对福建的社会开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入闽建国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高宗命平蛮獠之乱,率河南光州固始县子弟兵约五千余人入闽,进达闽南地域。平乱业成不久,陈政病卒,陈元光以22稚龄承父职后,奏请置漳州郡,并任首任刺史,统掌司治之责。在任期间,治水劝农,屯田扶商,善政轻徭,一番业绩标秉,为闽南地区的文明开化奠定了历史基础,深得闽南人众的尊崇,被誉为“开漳圣王”,死后得享祠祀,香火不绝。随属这几千名固始府兵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早期汉化的最大族群力量。
延至唐末,也就是距陈元光入闽一百七八十年后,与陈元光同为固始人的王潮王审知兄弟率籍下五千多人(一说三千多)投黄巢农民起义军,游荡征战,自江西广东入闽,先据泉州,翌年攻占福州后,留守理政。不久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兄位,采取保境安民、发展商贸、推倡礼教的治策,并鼓励兵丁卒属与当地女性通婚,定居耕织,是乃闽地兴盛,发展迅速。
时唐皇室已极度衰败,无力控制政局,南方各地方势力纷纷开表立国,登基称朕。王审知却始终不为所动,北向执臣礼。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王仍视后梁为中央王朝,揖服呈贡,尽旧臣节。同时,又与周边的吴越、南汉等域外邦国交好示善,大力通商贸易。
王审知治闽凡二十九年,是福建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到他后期,福建已经完全成为了教化之邦,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人丁兴旺,属性上与中原地区几无差异了。后梁太祖封其“闽王”尊号,和汉“开闽王”无诸同为值得福建人景仰的治圣。王审知死后,其子王延钧即位称帝,建立闽国,都福州。
建炎南渡
第三次移民浪潮在“靖康之难”后。金人陷汴梁,北宋亡。赵构在杭州(临安)建立南宋,此时大批汉民跟随皇室南迁,涌入江南,其中很大一部分迁延辗转进入福建,这次的移民潮史称“建炎南渡”,是赵构年号故。
以上所述皆载于正史,为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断定,现在的福建人先祖多来自中原,以河南籍为最,其中光州固始尤是祖地,福建可称较典型的流徙移民组成的省乡,虽偏处一隅,其文化也表现出鲜明的东南地方特色,但本质内容毫无疑问与中原正朔一脉相承。
福建人的骄傲和传承
北方移民入闽即便从西晋算起,迄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可谓漫长。这之中可想而知充满了无数的家族艰辛流播创业血泪史,既令人神伤,也足以引福建人骄傲,正因为此,身为闽属子民者尤该知识源流,了解自己何来,才会明白何往。土生土长的福建人更当惜重自己的族系谱牒,以不愧源流之初的列祖列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