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一位人类史上的巨星在绿茵环绕的莱茵河畔诞生,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个巨星——卡尔·马克思以他那富于哲学思辨的思想之难以撼动的真理力量活跃在人类启蒙和人文舞台的中央,并作为重要学术研究思想一直被承继到现如今。
一位人文导师,是如何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呢?
究其来时路,方知去何从。从芸芸众生到革命先驱,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大革命的魄力,在有着浪漫主义气息和理性主义号角的欧洲大陆“游荡”,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巨著的剖析解读,是对康德、费希特、谢林的理性审视,是大学人文思想交杂和老师无私帮助关怀的温情脉脉。同时也是在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在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奠定下、在无产阶级产生发展的阶级基础下,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一部马克思成长史,正是一个人类思想巨匠成长史,是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进步史。可以说,人类正是在汲取古人智慧、吸纳现实生活中更好且更深刻地向往未来世界。马克思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对中国问题的考察等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富于创见地指出异化劳动、剩余价值理论的具体内涵,为人类更好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方向标。
谈其处何时,亦解为何生。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想出来的,任何思想,都必须居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中才有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风雨激荡的欧洲大陆,那是一个工业革命率先进行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发生的时代,是理性启蒙思想传播发展的时期,是社会阶层力量不断变化的时期……也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无产阶级产生发展的阶级条件下,在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基础上,于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并在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共同合作下不断发展,成为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鲜明纲领和现时代思想的智慧结晶。
观其生平路,可窥缘何奇。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却有着谋天下计的宏愿。彻底的犹太血统让他具有批判意识和斗争精神,但他却在试图谋求大学教职的过程中破灭了幻想。从报刊写作者到主编,他经历了文章被删减甚至报刊被查封的时刻。这也使他不得不辗转多地进行革命斗争与实践探索,基于对19世纪欧洲的洞察中写出了多篇实践巨作,在对革命的剖析中洞悉多个历史事件,并对卢格、蒲鲁东、巴枯宁、杜林等进行了理论论战,他以革命家的锐气总结了斗争经验并为当世乃至后世所用。对比以往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正是在对以往文献的博闻广揽及迁移运用和具体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刻总结与融会贯通,马克思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马克思之所以不朽,不仅在于他学术思想的伟力,还有其人格精神的支撑。
他有着为人熟知的革命风范和批判意识。作为革命导师,他有不平凡的一生;作为世界公民,他也有平凡的一面。从普通人的视野出发,他同样是在几乎懵懂的状态下不断摸索成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困难考验。在《马克思传》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他的成长心路,也有创作背后的鲜活形象——狂野、不安静而又集温柔与温情于一身,他是燕妮眼中“即使在最为困苦的时候也从未失去过对未来的信心和愉快的性情”的随时随地的倾述者;他是与恩格斯性格有诸多不同的却让恩格斯甘居其后的革命伙伴;他也是敢于批判一切旧思想的确又能对对手私人关系以极大灵活性和宽容性的反对者……正如书中由普鲁士政府暗探的一份报告所说“在个人生活上,他极度没有条理、愤世嫉俗是一个糟糕的家庭主人”“他极少清洗、修饰、换衣服;常常醉酒。虽然他经常一连几天都无所事事,但当他有大量工作的时候又会毫不疲倦夜以继日地去做”“整个世界的运转都打扰不了这个房间”,这正是对一个人的生动写照,我想,在这里,他是有着学术者的深入考究和生活上不拘细枝末节的形象,也正是这种形象,成就了不一样的马克思。
当然,关于马克思个人,书中还有很多叙述,诸如阅读写作上的一丝不苟;革命运动中的躬行实践;被驱逐而无惧无畏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上欠债、财政赤字的情况的处理态度;面对孩子夭折逝去的心理刻画;对朋友、敌人不合理思想批判而具有的正义情怀等等大多从正面方向叙事。在这里,我更想从反方向来理解马克思——正如书里叙述到在1854年燕妮再一次卧床生病之时出现的一个“不乏爱慕者,很可能挑来挑去”的二十七岁的人物——海伦·德穆特在马克思家庭许多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正像“海伦是专制者,马克思夫人是女主人,马克思像温顺的羔羊一样服从于这种专制”,以至于后来“马克思的私生子弗雷德里克的出世,母亲是海伦·德穆特”,并且因一封信中所说“恩格斯曾接受了他和弗雷德里克的父子关系,因此'使马克思豁免家庭的困窘和冲突'”为燕妮所发现。这里的叙述,恐怕和大多数我们所耳熟能详的马克思形象大相径庭,或许这也正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具体事件应被人们所知晓的无可厚非的一个错误。但是,从他对人类思想发展的贡献来看,绝不应该以一方面的道德水平来透析他整个人的崇高思想。
马克思之所以不朽,还在于有革命伴侣和亲密挚友、阶级联盟及工人群众的支持与付出。
马克思有在困难和磨难时刻彼此认同与深爱的革命伴侣——燕妮。“燕妮和卡尔最早在孩童时期就一直是朋友”,这也为马克思以“一个真正热烈的罗兰”去不懈追求燕妮而成功做了准备。18岁的马克思就这样与燕妮开始了那社会地位悬殊、年龄悬殊、双方家庭在一开始不太赞同的婚约。而正是这“追求燕妮的成功强化了他(马克思)对浪漫主义和诗歌的兴趣” ,并使马克思创作了富于纯理想主义而又模糊不定的三册充满某种热烈的感情和对蓬勃朝气的追求的爱情诗。但是,“马克思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强烈爱好无疑由于和燕妮关系的紧张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在父亲的建议和柏林大学整体氛围影响下,马克思的浪漫主义时期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其后马克思逐渐完成了向青年黑格尔学派、并通过对黑格尔思想糟粕、德谟克里特机械决定论等人的思想观念的批判,从新闻出版到流亡生涯,一以贯之以经典研读和笔记研讨创作的马克思在余后的生涯里数十年如一日重复着。在革命斗争和理论探索中,马克思与燕妮在挫折与困难、窘迫与挑战面前互相理解、体谅,可以说,燕妮不仅是马克思生活的伴侣,更是心灵的归处。
马克思有在贫乏和彷徨时刻相互慰藉和理解的革命挚友——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富有工业家庭,在对马克思的财政支持上,他扮演了至关重要乃至必不可少的角色。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了马克思生命的结束”,事实上,这种友谊的不同方面要多于它的相似之处,但又不至于让两人“理论领域的完全一致”陷入分离的境况。在此后的革命事业中,恩格斯在很多方面都为丰富马克思的理论做出了贡献,不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宣言》、报刊创办和发展,还是恩格斯在商业活动中积累的地区斗争经历等等穷其一生,正是在这位亲密挚友的帮助下,马克思不论是在家庭上、生活上的困难窘迫,都得到了恩格斯的帮助与照顾。在这段为人所熟知与讴歌的世纪友谊中,恩格斯无疑付出了巨大牺牲,也正是这种牺牲,将革命斗争的残酷更为细致地展现出来。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弃了此前他所进行的大多数商业活动,转向对马克思剩余未出版著作及手稿、笔记的摘录和总结,完成了《资本论》剩余部分的总结汇总工作,为马克思思想的传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有在困顿和迷茫时刻给以心灵支援的革命工人、联盟及群众。在马克思一生中,特别是革命斗争实践中,他通过对欧洲革命、法国复辟王朝、俄国改革与革命、美国政制等的剖析,完成了世界视角下对各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探析,总结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他陷入财政危机时,工人联盟等善意也为他筹集善款,虽然被马克思拒绝了。而无产阶级的斗争,也给了马克思以理论创作灵感。可以说,马克思正是在革命群众的斗争实践和经验的帮助下、在对各种革命运动的深刻考量中,完成了思想的升格和灵魂的升华。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是以革命导师的身份著称的;在本书中,我更多看到了一个具体的马克思——他不仅有革命导师的智慧和力量,还有与普通大众一样的生活气息和成长历程。而本书也列出了一些研究马克思思想所受争议的问题,提供了更全面认识马克思的文字载体,对于我们科学客观认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辅助作用。文中还就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共产党宣言》、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和评价,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及理论文稿的产生背景、由来和内容、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当代历史经验作了思想解读,是一部对马克思一生的凝练概述,值得我们认真体悟。马克思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总体上特别是对人类思想进步的方面,无疑是一位巨人。正如恩格斯评价的那样“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对待这位人类思想史上的巨星,我们更多应给予仰望的目光,也可以有审视的眼光。总之,无论是思考的广度、思维的宽度、思想的深度上,马克思都是一位不可磨灭的巨星,是19世纪革命斗争时代的思想精华,需要我们去探寻和挖掘更多精髓并给今天以精神支撑和理论指导。革命者,无惧暴力的胁迫、无畏不义的压迫,方能挣脱奴役的锁链而获得整个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