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世界先民造字自象形起,为何汉字仍为象形,而西方文字变成了字母

世界先民造字自象形起,为何汉字仍为象形,而西方文字变成了字母

世界先民造字自象形起,为何汉字仍为象形,而西方文字变成了字母中国文字始于何时?《说文解字》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淮南子·本经训》亦云:“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中国文字始于何时?《说文解字》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淮南子·本经训》亦云:“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出现确实是惊天地动鬼神的大事,但言辞凿凿说文字是仓颉初造的,显然过于武断。《易·系辞》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略约可信。

汉字的历史_汉字历史悠久_汉字历史的五种字体

文字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字是初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断生发和完善的创意,其过程大致由结绳记事发展到刻物留痕再发展到依形画图,最后初成文字雏形。在文字的发展史上,最早的是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直接源自原始人的图画。

甲骨文的出土,为人们研究汉文字的流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指出,甲骨文的造字原则已不再局限于象形,而是“六书”并用。“六书”是后人总结先民造字规律而得出的六种常用的造字方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六书”中,见于甲骨文的主要是象形、会意、指事三种,约占可辨识文字的百分之八十。而这三者,又以象形为主。象形是汉文字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甲骨文之后,汉文字又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的发展,虽字形及笔画变化颇大,但仍以象形为基本点。也可以说,汉文字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它的象形。

诚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所言:“昔者文字初作,首必象形,触目会心,不待授受,渐而演进,则会意指事之类兴焉。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汉字的历史_汉字历史的五种字体_汉字历史悠久

象形是世界先民造字的普遍原则,古代埃及、巴比伦等地方文字也都是象形文字居多,如果东西方始终以象形为文字原则,无论文字怎样改革,也无论文字繁简,人们稍加研习就会成为世界通用文字。然而,古埃及、巴比伦等地区古老的象形文字都没有延续下来,唯独中国人的文字至今还是象形的。

最早将象形文字转变为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腓尼基人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主要利用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音符字母,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这套字母共二十二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古希腊文字和阿拉米亚文字都是来源于腓尼基的字母。希腊文字后来又发展为拉丁文字;阿拉米亚文字后来发展为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畏吾尔等文字;而现在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则又源于拉丁语。最值得注意的是,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繁荣的商代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也就是说,在商代,当时世界各文明区基本处在象形文字阶段,而腓尼基文字创造之后,世界各地由此而告别象形文字,而这一重大的文化变革也是发生在商代所处的历史阶段。

按照人与语言文字之关系,象形文字以及与之为基础的中国“六书”造字法,更符合文字的演进规律。然而历史事实却是,正常发展的中国文字成了世界文字史上的特例,而不合常规发展的字母文字反倒成了具有世界历史之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按照学术界的通常理解,是出于商业的需要。腓尼基人是一个商业民族,活跃在地中海,从事中介贸易。航海和贸易促使他们创造一套简单方便的文字体系。我想商业经济思维确实有别于自然经济思维,商业思维工具理性发达,一切都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越简单便宜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越容易为商人所接受。由此看来,由复杂的文字转变为简单的字母,是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而慢节奏的渔猎、农耕生活没有改革文字的压力和动力,而且象形更容易使他们认识和理解文字,同时人们对象形文字也有一种“民胞物与”的亲切感,人与象形文字有很强的亲和力。

汉字历史的五种字体_汉字的历史_汉字历史悠久

那么,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孰优孰劣?

象形文字的优长,大致有三:

其一,象形文字是诗性审美的。鲁迅在谈到象形文字的优点时说:“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峭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而字母文字是抽象冰冷的,毫无生趣和审美可言。

其二,象形文字有道德意蕴和艺术魅力。目睹或书写象形文字,如“母”字,你会想到十月怀胎之苦,想到母亲的生养之恩;如“孝”字,你会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如繁体“爱”字,你会发自内心的与人相处,等等。书法又是一门艺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而这些都是字母文字所欠缺的。

其三,象形文字培育了独特的思维观念和文化精神。象形文字以自然万物为模本,具象地把握世界,在此种文字体系中,物我相容,主客相亲,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协和万邦”“民胞物与”“和而不同”的整体思维观念,以及以情感、心理、内省、体验为主轴的具有审美性质、艺术性质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各大文明唯一不曾中断的重要因素。

当然,象形文字是具象的,字母文字是抽象的,抽象的字母文字也有其优长,它将西方人带到了科学思维的途径上,带到了宗教的王国,抽象的字母文字也比象形文字简单易学,还便于文化交流。

汉字历史的五种字体_汉字历史悠久_汉字的历史

五四时期,一些文化名人和政要提出要改革汉字,甚至极端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主张废止汉字的背景和理由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由于中国的贫弱、腐败,外加西方的殖民、侵略,使中国人开始不断反思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经过数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以及国内不断出现的暴乱、恐慌、复古等事件后,一些国人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中国之所以落后、腐败,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就必须先废掉汉字。

我以为适度地简化汉字是必要的,而粗暴地废止汉字则是荒谬的!在积贫积弱、落后腐败的旧中国,一些人开出的铲除积弊的药方——废止汉字,实则是庸医开出的害人药方,不仅与国家的现实发展无益,还会影响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为旧的传统文化不都是糟粕也有精华,废止汉字进而阻断传统文化无异于把脏水和小孩一起倒掉,可谓愚不可及。再者,把旧中国落后之源归结为汉字,大错特错,尽管文字与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试问,晚清使用的是汉字,中华民国使用的是汉字,强汉盛唐使用的不是汉字吗?经济文化繁荣的宋朝使用的不是汉字吗?今日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人使用的不是汉字吗?

当今世界的一切病灶,皆缘于工具理性之发达,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汉字)所彰显的价值理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重视,以匡正世风,校正人类前进的方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汉字,伟哉!

上一篇: 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2):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下一篇: 文字救国:从消灭汉字到汉语拼音的诞生,拼音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