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大历史观是认清大逻辑大趋势的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之一。那么,什么是大历史观?什么是大逻辑大趋势?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

对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逻辑和趋势,能否认识、认识到何种程度,都取决于秉持何种历史观。历史观有大小之分。小历史观着眼于历史发展的细枝末节,而大历史观则看重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和总趋势。大历史观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早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的方法论。在这里,所谓“大历史”,不是指历史本身的大或者小,而是指我们审视历史视野的大或者小;以大的历史视野审视历史,就是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作为方法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总是秉持着小历史观,把历史动因归结为个人(尤其是英雄人物)的自私行为或者偶然事件的突然发生。这种小历史观“不善于往下探究像生产关系这样简单和这样原始的关系”,容易陷入狭隘的历史视野,自然也就无法发现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基于大历史观洞察所处的世界。运用大历史观,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发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认为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毛泽东从大历史观出发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原创性地提出了人民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阶级斗争……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在毛泽东正确的大历史观指引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是违反辩证法”。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指引下,邓小平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进而逐步形成和发展出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将马克思主义者审视历史的方法传统凝练为“大历史观”,要求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大历史观的明确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两个大局”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大逻辑大趋势

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根据什么样的逻辑和趋势作出判断。秉持大历史观,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大历史观的“大”准确地说,是指“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是指空间范畴,着眼中国、放眼世界。“更长远的眼光”是指时间范畴,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前瞻未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还应当在系统思维总框架中进行整合。大历史观不仅仅是一横一纵的交叉,而是无数横和纵交织的体系化历史观。必须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进行比较考察,才能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并通过不断发展的交往实践来检验真理,最终改造世界。

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才能发现真正的大逻辑大趋势,才具有真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每每在关键历史节点上,以大历史观审视和洞察我国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并且以之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基于大历史观,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并从这个“总的最本质的规律”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运用大历史观,总结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律,创造性提出沿海地区先加快发展、再帮助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巨大成就及历史经验,总结提炼出新时代的“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两个大局”就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和转型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大逻辑大趋势。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全面深刻把握“两个大局”

首先,必须将“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把握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认识。

其次,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达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成果。新时代新征程上,“两个结合”依然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最大法宝。

最后,在大历史观中认清动态演进的“两个大局”,理解“两个大局”相互依赖、深度互动的内在联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新时代的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致力于塑造以多方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全球经济社会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此过程中,“两个大局”深度互动、协同发展,既创造出一个美丽中国,也将创造出一个美丽世界。

上一篇: 【光明论坛】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
下一篇: 咬人猫黑历史是真的吗,网曝黑历史为谣言(实则是一名乖乖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