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热”的冷思考

“国学热”的冷思考

“国学热”的冷思考这股“国学热”会否仍是眼下大陆社会浮躁心态下的炒作产物?中国文史研究权威机构中央文史研究馆近日在北京举办国学论坛,两岸三地知名国学专家共襄盛举

这股“国学热”会否仍是眼下大陆社会浮躁心态下的炒作产物?

中国文史研究权威机构中央文史研究馆近日在北京举办国学论坛,两岸三地知名国学专家共襄盛举,研讨国学对中国当代社会和华夏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

这次论坛的背景关乎近两年大陆复兴的“国学热”:一方面,官方积极主导在海外各地广建“孔子学院”,输出中国文化语言,提升“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易中天、于丹以通俗语言和百姓视角说史讲经,令民间一时追捧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提升了国人的生活质素,但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道德风气的衰退却有碍社会和谐稳定,也钳制着前进的脚步。因此,“国学热”可谓正当其时。

然而很多现象也纷纷涌现,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狂言“勾引孔子”的“国学辣妹”、把孔子比作“丧家狗”的北大教授、联名抵制易中天和于丹的高校博士、纷纷开设“国学班”的各级学校和把国学当成奢侈品的大小富豪……

换言之,国学的普及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令人不禁有些担忧:这股“国学热”会否仍是眼下大陆社会浮躁心态下的炒作产物?笔者以为,目前的“国学热”正体现了中国百姓内心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经典的强烈渴求,不过也要警惕“虚热”,因为民众自发的热情若未得正确引导,就有可能误入“伪国学”歧途,导致对国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的棒杀和错解。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在人们面临更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今天,开掘这座横亘五千年历史的富矿,无疑可以发挥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复兴从哪里入手,只有从文化入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且包括文化繁荣。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用了“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许多新词,表明当局已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必要的高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在论坛上告诫,重建“国学”不是复古倒退,也非抱残守缺;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崔占福则强调,从事国学研究,要严谨求实,甘坐冷板凳。

大陆社会若能恪守斯言,国学之热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美国《侨报》)

上一篇: 国学大讲堂课件.ppt 20页
下一篇: 淮南师范学院举办“德国的学校教育及借鉴”学术讲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