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对“书院热”“国学热”的冷思考

对“书院热”“国学热”的冷思考

对“书院热”“国学热”的冷思考文陶奎 日照市图书馆中国传统的书院,具有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保存书籍、社会教化等综合功能。书院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过程,明清是书院空前繁荣的时代。民国时期

陶奎 日照市图书馆

中国传统的书院,具有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保存书籍、社会教化等综合功能。书院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过程,明清是书院空前繁荣的时代。民国时期,儒家知识分子梁漱溟、马一浮等人也陆续兴建过复性书院等书院,使书院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国学热_国学热的看法_国学热现象

物极必反,近年来,忽如一夜春风来,“书院热”“国学热”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大江南北迅速掀起热潮,并且呈现不断升温之势。五千年的文明史,璀璨的中华文化是民族瑰宝,必须十分珍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理念,封建传统,始终如影随形,直至今天也没有彻底根除,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文化是有阶段性、时代性的,要用历史的眼光批判地看待国学。因此,在充分肯定“书院热”“国学热”现象的同时,应当对其存在的负面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探寻解决之道,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据此,笔者不揣浅陋,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共同参与研讨。

不可忽视的倾向

“山寨书院”“泛国学化”现象严重

目前,到处是某某书院、国学馆、国学班、国学书屋、书院专栏、书院讲座、国学讲堂、国学培训、国学读物等等。新闻媒体、各类印刷品上到处都充斥着“国学”一类字眼与称谓。像唐诗宋词、四大才子书、《百家姓》等普通读物,其封面上也印着“国学”字样。似乎只有印上“国学”二字,人们才知道那是中国人的作品,才能凸显其重要性。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竟自建书院,仅仅是教小朋友读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也自称是“书院讲师”“国学老师”。有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其门面上赫然打出“国学书院”的招牌。形形色色,喜忧参半,不一而足。

“山寨书院”“国学大师”帽子满天飞

有的地方挂块匾就是书院,穿上唐装讲了个民间传说故事、拍了个小视频,就被包装成了“国学大师”。有的人动辄把某某文化工作者或者某些书画爱好者冠之以“书院名家”“国学大师”头衔。更有甚者,有的人连普通的文言文都读不懂,连“之乎者也”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明白,更不用说什么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通假等基础知识了,竟然自诩为“国学大师”。此类现象之多,不胜枚举。传统书院文化、国学教育渐渐走向庸俗化。据网上信息,某省一学校,几百名小学生统一着古装,整齐划一地跪在大操场上,对着孔子巨幅画像行磕头礼,美其名曰“国学教育”。试问,这究竟是先进,是落后?是进步,是退步?如此这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怎样的人才?换言之,究竟要把我们的后代培养成为怎样的人才?这样的“国学教育”不禁令人担忧,这样的“国学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书院沦为商业的附庸

有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吸引客户的眼球,高举“书院”的招牌,打出“国学”的旗号,用“国学”进行装潢。其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达到赚钱的目的。至于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真正含义是什么,没有多少人深入探究。有的人为了成为“网红”,到了录制视频时才把背景、服装道具等打上“国学”字样,大加包装。等到节目录制完了,那些“国学”包装物就被弃之不顾。如此做法,弘扬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已经荡然无存。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提倡,人们在讲“同情理解”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对传统文化负面内容的检讨与反省。从这一点讲,提倡批判精神仍有其积极意义。

封建思想有回潮之忧

有的地方建起了什么“女德班”,让清一色的女孩子单独编班,接受所谓“女德”书院教育。有的地方竟然把“三纲五常”堂而皇之地搬上讲堂,向学生灌输。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所谓“女德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女孩子接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是典型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就是典型的封建主义。早在一百年前,这些封建主义的东西就被批得体无完肤,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到了21世纪的今天,竟然有人再把那些封建垃圾当做宝贝,奉为经典,并且向下一代大加灌输。为害之大,发人深思,令人警觉。

上述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对策与建议

第一,明确概念,正本清源

什么是“书院”?什么是“国学”?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需要很好地探讨,全面地理解。古代书院是儒家文化的道场,是儒家信仰者的精神家园,书院担负着弘扬、光大传统文化的责任。“国学”也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辞海》《词源》和《中华大字典》等方面的诠释,“国学”就是我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也可以说是我国故有的传统文化。所以,胡适认为“国学”就是“国故学”。“国学”如果作为一个概念,其外延极其宽泛。纵向来说,上自先秦,下迄当代,纵贯五千年。横向来说,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宗教等等,所有的学术文化无不包括在内。涵盖面之广,超出多数人的想象。这其中,名人名家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名文名著浩如烟海,不计其数。显而易见,当前轻率滥用“书院”“国学”概念之“热”应当降温,应该根据情况适当限制。

第二,批判地继承

对于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是决不能囫囵吞枣,把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封建糟粕奉为至宝去宣扬灌输。以人们熟知的“三纲五常”为例。如果说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五常”尚有可取之处,那么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内容的“三纲”的确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应当坚决摒弃。即使是许多人经常挂在嘴上的儒佛道三家,其理念中也是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并存。儒家的孝敬谦恭,佛家的抑恶扬善,道家的崇尚自然,都是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但在另一方面,佛家的“生死轮回”是唯心主义,道家的“长生不老”是自欺欺人,儒家的“恢复周礼”是拉历史倒车。孔孟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百年来早已被反复批判。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能再去照抄照搬,不加选择地一味宣扬呢?对于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现象,正确的做法是有分析,有批判,有选择,有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文化应“从历史中走出来”,并与时俱进发展为当代的新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使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延续、发展。

第三,革故鼎新

《礼记·大学》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历史上每当利弊日久时,总会有改革和革命运动,为清除积弊而变规变法,如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清末时康有为、梁启超维新都体现了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厚德载物、海纳百川,使中华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的哲学思想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厚德载物的宽容以及“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等。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国学热现象_国学热_国学热的看法

第四,实行“顶层设计”,抓好在校教育

主要是在学生课本上适当增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比重。对于那些经典文著,从中小学到大学课本都要适度增加。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由此延伸到高考、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招聘,其中语文试卷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比重。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假如没有这一条,所谓“弘扬中华文化”就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开展全民阅读,增强国民文化素养

纵观世界,凡是发达国家其全民阅读水平往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反之,凡是发展中国家其全民阅读的水平普遍较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积极参与,大力增加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书吧、庭院书屋等阅读场所和设施。这些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关机构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动,形成广泛持久的全民性读书活动。当全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对中外思想文化中的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自然有了辨识能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可迎刃而解。

第六,切忌以道德说教取代法治教育

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凡是早早实行法治的国家往往率先成为发达国家,凡是实行“人治”的国家无不是落后挨打的国家。法治的重要性毋庸赘述。须知我们的祖先(含名人在内)其法治意识是相对淡薄的,更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学理论和系统的法学著作。这是历史性的缺憾。大家都知道,道德是弹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更不具备“硬约束”的特性。而法律是刚性的,是全民最高行为准则。所有官员、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都要一体遵守,违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欲求安邦定国,国富民强,必须是依法治国为先,辅之以思想道德教育。二者主次分明,不容颠倒。

第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如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源远流长。绝不是只有孔子一人或者儒家一个学派。不能把孔子和“国学”划等号,也不能把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划等号。当然,不可否认孔子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西汉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名人荟萃,名家辈出。孔子之前和孔子当世,已经是诸子争辉,百家争鸣。孔子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历朝历代名人名著数不胜数,各种流派异彩纷呈,才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弘扬所有的优秀文化,不是仅仅弘扬孔子一人文化或者儒家一家学说。同时,要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更不能抱残守缺,排斥先进的东西。

结 语

2015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厅利用书院这一古老的招牌,在全省创建“图书馆+书院”新文化传播模式,在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开展公益讲堂,教化大众,通过举办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和情趣培养等活动惠及广大市民,积极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阵地作用,不仅“为往圣继绝学”,更重要的是“为往圣继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惟其如此,才能有效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使中华文化永放异彩,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

上一篇: 探索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 健康中国,学校体育大有可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