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欧阳炯《花间集》序
说到花间词的时候,这段话是经常被引用到的,这段话出自花间词人欧阳炯为《花间集》写的序言。
公元940年,后蜀词人赵崇祚编纂了《花间集》,这部《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和凝、韦庄、薛昭蕴等晚唐五代时期18位词人的500首作品。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花间集》是晚唐、五代文人词总集,这是我国词史的一件大事情,它不仅仅标志了一个词派的诞生,更标志了词体之正式登上文学史的舞台。
《花间集》·书影
在《花间集》中,温庭筠以66首的词作数量排在第一位,而且他的词风秾艳、辞藻华美,基本上代表了花间词的特色,所以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晋中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绰号“温八叉”,原来温庭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尤其擅长于赋的创作。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他左右手指张开,交叉而握,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因此而赢得了“温八叉”的美名。
温庭筠八叉成稿的故事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桩美谈,这与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媲美。所以后世干脆用“七步八叉”来形容文人才思敏捷。
史料中说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就是擅长吹拉弹唱,而且很会填词。温庭筠的词中有一大特点,就是他从女性角度出发,以女性口吻来填词,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词作内容主要是以恋情、爱情、相思为主。
温庭筠用华美的辞藻去塑造女子形象,他对女子的容貌、服饰、起居、心理等刻画地细致入微。所有这些共同构建起了女性独特的美,也构成了温庭筠词作的独特艺术审美。《菩萨蛮》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词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按照女子生活起居的次序,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华丽的梳洗化妆图景。
从表现形式看,温庭筠充分利用了词体轻柔的特点,把形象鲜明的屋内装饰、服饰、仪态与隐约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成功运用比兴的手法把难以言状的心绪和可感的优美物象呈现出来。
这首词如果从中找出两个字来概括大意的话,梳妆两个字就最具代表性了。开篇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眉形。
唐代女子画眉,其中就有一种叫“小山眉”的眉形,眉黛的深浅程度不同会形成交错重叠的感官特征,看上去就像起伏的小山丘一样。
“金”是妇女额头上用金属箔片做成的花饰,即花钿。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花形,贴在额头,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彩妆。
第二句“鬓云欲度香腮雪”,词中的女主人公还没有起来,躺在床上,她鬓角的发丝呈现出划动状态。“欲度”二字表达的就是这种状态。也就是头发将要划过脸庞还没有划过,但是马上就要划过脸庞的状态。
女主人公的发丝介于动与不动之间,似动未动的状态,被词人敏锐地捕捉了下来。她那轻柔婉约的发丝充满了柔媚的感觉,词义也呈现出一种朦胧美,而词人的笔下则是一幅“睡美人”的画卷。
词人对这一极具女性美的细节的刻画是十分传神的,也可见他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描摹是精准到位的,在词人惟妙惟肖的描写中将女主人公的状态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以上两句写女子的面容,遵循的是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显得很有条理。合起来两句的意思就是,她微蹙着蛾眉,额头上花钿的金光或明或灭地闪烁着。她的发丝宛若云朵一般,轻柔地掠过白皙的脸庞。
温庭筠在对词中女子容貌的描摹上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第一句用山写眉毛的形状,第二句用云形容她的头发,用雪比拟她的两腮。词人用自然景物来比拟人的容颜,修辞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词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大意是说:女子慵懒地躺在床上,没有起床的心思,也没有心思去描画她的眉毛,她就这样静静地躺着,很久之后,她才起床开始梳洗。
从“懒”和“迟”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梳洗打扮并没有什么兴致,是什么原因呢?前面说过,温庭筠的词作是从女性角度出发,以女性口吻来填词的,所以词义也不会就此中断,词中的女子慵懒的状态只是词人要描绘的画面之一。
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柔美可人,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词人透过大量的侧面描写或含有韵味的景物来进行对美的表现。
色彩景物和谐一致,词中女子慵懒的形象映衬出美的直观感受,而这些场景带来的情意是女子内心的盼望与期待。
从词人着力对饰物的描写可以看出,词中的女子是有着富足、优越的家庭环境。她之所以不愿起床,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词人不愿在此处表现出来罢了。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中的女子对镜化妆图
下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一个精致的妆容是需要精心去勾画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按照一般的化妆步骤,梳妆结束之后,还要对着镜子再细细地化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像词中女子,他是非常在意自己妆容的,词中的女主人公不太一样。她有两个镜子拿来照,一个用来照前面,一个用来照后面。前面的是一个大镜子,可以照到上半身的那种,后面一个是小镜子,只能照到身体的小部分。
女主人公坐在大镜子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正面梳妆的情况,可是后面的发髻以及簪花就看得不太清楚了。
于是她拿起有把的小镜子,伸到后脑勺,这样出现的效果就是美丽的簪花和她的面容就显现在大镜子里,镜子里的是一位有着精致的妆容与脸上带着自信的面容美丽的女子。
梳洗打扮好了,镜子也照了,女主人公还有什么动作呢?“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写的正是她接下来的动作。
女主人公梳妆好之后,就开始了她的针线活,他要给短裙子上刺绣图案,短裙上刺绣的恰好就是一对鹧鸪图案。
鹧鸪图案
词义至此,上片中女主人公为什么“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就连刺绣用的花样都是比翼双双的鹧鸪,而女主人公却独守空房,形单影只,怎么能不让人感慨呢?这样的描写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风浓艳的风格,而且以物写人,更显得含蓄蕴藉。
此处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刺绣场景,与前面的慵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
因心上人不在身边,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女子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女为悦己者容,欣赏自己的人,自己心爱的人不在身边,打扮得再漂亮又怎么样呢?
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突然一转,从女子的容貌描写过渡到服饰,而且将重点聚焦在女子短裙上的鹧鸪图案,这种错落有致的表现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女子心灵深处的感情波动。
温庭筠的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早晨醒来、梳洗化妆、镜前试衣、针线刺绣等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动人画面。
词中的“鬓云”“香腮”“蛾眉”等细微的情节,突出了女子容貌的自然美,而“弄妆”“照镜”则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来展现女性生动活泼的本色之美,营造出一个新鲜的充满生机的世界,也非常直观地表现了词人对美的体验与感悟。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温庭筠的词作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而他的词作能够获得同时代的人的青睐,甚至入选《花间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