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

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

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接上一篇文章:原本属于枣庄的千古地名兰陵,却给了临沂苍山,兰陵归属考证2)二、宋金元时期的山东军阀李壇,将兰陵源私相授受划出兰陵治域,是对兰陵郡县历史及精神文化的斩首行为。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兰陵出域,也就是兰陵源怎么划出了兰陵治域?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行政区划调整。无论哪个朝代,正常的行政区划,都要考虑到县域历史的完整性及其传承关系。这正如我国《行政区划

(接上一篇文章:原本属于枣庄的千古地名兰陵,却给了临沂苍山,兰陵归属考证2)

二、宋金元时期的山东军阀李壇,将兰陵源私相授受划出兰陵治域,是对兰陵郡县历史及精神文化的斩首行为。

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

兰陵是哪里(兰陵是哪里的旧称)

兰陵出域,也就是兰陵源怎么划出了兰陵治域?

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行政区划调整。无论哪个朝代,正常的行政区划,都要考虑到县域历史的完整性及其传承关系。

这正如我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三条之规定,行政区划变更应考虑人文历史关系的原则一样。

读史的直观感觉,让我给自己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既然人类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而非道法自然,那么“兰陵出域”,也必为一种主观行为。

于是,总以为在有明一代,某位临沂地区,至少是州府以上的官吏,看到了兰陵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巨,将之强夺豪取了,于是求解于几位枣庄籍历史专家,均未得到明确答复。

最后求诸于枣庄方志专家李其鏖先生,李先生说,是李壇的事儿,《峄县志》里记载着呢。

在哪儿呢?我也记不准了,你自己找。

这个答案让我心花怒放,这正印证了我的推断。

其实,《峄县志》历经明、清两朝,具有四个版本。

关于李壇操作的“兰陵出域”问题,随着历史的推进,几个版本经历了由详解,到简略,到消失的过程。

详解,表现出了区域历史的艾怨郁结;简略,表现出了一种伤痛后的淡定;消失,不是忘记,而是甩开历史的包袱,昂首前行。

说到根本,这也就是一个区域历史疤痕的痊愈过程。我手里的这套《峄县志点注》,是枣庄出版管理办公室于1986年根据光绪版本的《峄县志》编注的,故找不到这个历史记载了。

李壇何许人也?

《元史》列传第九十三专为其记:李鋋(即李壇),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子也。

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

即另一个说法,李壇为李全的养子。

金侵南宋,山东地域归于金。

金末,山东出现了红袄军起义,李全成为红袄军首领,后被南宋收编,为盘踞山东和江淮地区的军阀。

李全虽被收编,但在多次得到南宋资助后却反复叛宋,侵拔宋地,在扬州与南宋的一次战役中身死。

李壇继之,其军阀的无义性,与其父如出一辙,后与蒙古战败降元,并求娶蒙古国宗王、忽必烈第一爱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被任命为山东淮南等路行省相公。

这个时候,南宋依然对之存有幻想,暗中资助。

然而,李壇利用在宋元对峙中的特殊位置,两头要挟得利,随时对两方进行反叛。当忽必烈亲征漠北叛乱的时候,李壇亦趁势发动叛乱。

而早有防范的忽必烈突然折回,李壇被打得措手不及。李壇死的很惨,而且还是被汉将斩杀,类似凌迟,不忍详述。

李壇以其毫无信义的军阀作派影响了历史。

在反叛忽必烈的时候,联络了河南、河北、山西的割据势力,妄想以光复汉家江山为由,驱赶忽必烈的蒙古朝廷。

然而真正起事的时候,却鲜有响应,或者众割据势力看透了其翻云覆雨的本性,宁愿跟随异族但襟胸豪迈的忽必烈,也不会响应李壇这种背信弃义的劣根军阀,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李壇影响历史的地方,主要在于忽必烈再也不相信汉人的将军部将了,在元朝建立的民族歧视政策中,将汉人划为第三等,这深深的打烙上了李壇叛乱的历史印记。

在封建割据时代,行政区划的意义不同于大一统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领土占有的象征性。

虽然这个时候,峄州与沂州都同属于李壇政权盘踞的益都路,但也有个此薄彼厚,因为沂州的知州为李壇的姻亲胡甲。《新元史·志十三》有如下记载:

峄州。下(即下等州)。金兰陵县,属邳州。

元初,于县置峄州。至元二年,又省(调整,升格)县入州。

李璮为益都路行省,以其姻亲胡甲知沂州,峄州畏其逼,尽割州东二十里外与之,后遂因而不改。

兰陵县刚从邳州分划出来,升格为峄州,这是这片土地被称为峄的开始。

这段历史不清之处在于,有的史料记载为峄州,州下无县;而有的记载为,继续保存了兰陵县,为峄州的附郭县。

附郭县,专指古代没有独立县城,而将县治附设于府城、州城的县。这样的记载,可信度高些。

而承水边的州、县署址,距离兰陵古镇五十多里,自州治以东二十里外,也就是割去了三十里的行政区域。

这一刀割的好狠,峄州本来就是七等中的下等州,而在此以后的数百年里,虽历经明清,但继续沿袭,峄就在这个逼窄的历史空间里呆着,一直到现在,也受制于这历史一刀的影响。

这就是峄东三乡——底阁、甘露沟、兰陵被割的历史事件。

一直到了1952年,虽然底阁、甘露沟回归了峄县,然而,作为兰陵郡县最具历史和精神文化代表意义的兰陵源,即兰陵古镇,却永远离开了兰陵故域,离开了最早被称为次室邑的那片领地。

而我的推测,却高估了李壇。

他划走了峄东三乡,纯粹属于一种强夺豪取的物理行为,而毫无如烹小鲜式的文化考量。

出身于红袄军的狭隘性,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命运。

山东这片土地上,从来圣贤与匪霸并存:时或为圣贤之地,这是大一统时代祥和盛世的标志;或者适逢乱世,军阀蜂起,这片土地上确也不乏小丑人物。

诸如民国时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老婆、不知自己有多少土地、不知自己有多少杆枪的“三不知”将军、山东省政府省长张宗昌,道德沦丧到什么地步?

天津柿长的夫人带女儿溜街,母女二人却被张宗昌碰到,一并被强行霸宿了几日。而张宗昌的下场,确也并不比李壇更好受。

另一位军阀,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在民族大义面前不战而逃,致使日寇轻索山东,给全国抗战大局造成重大损失,他的结局有史为证。

故一个历史人物,虽然你当世强权冲天,但不修信义,却依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未完待续)

上一篇: 王思聪热狗(王思聪吃热狗)
下一篇: 宗道臣(宗道臣访问少林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