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1851年,以洪秀全为首的金田起义爆发,随后一路北上,攻下南京,正式定都立国,与清政权对抗十余年,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影响了当时十几二十个省,史称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时间(金田起义发生在哪里)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方方面面,百余年来后人研究不断,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或褒,或贬,或客观中肯,总之,
太平天国风云事,
功过自由后人评。
太平天国运动,正史中记载的,为十四年,1851年~1864年,虽然轰轰烈烈,影响深远,但也不是突然开始,突然结束的,是有个过程的。
这样声势浩大的运动,是如何运酿,如何发展的呢?关于1851年之前,这场运动的前奏,很多学界大师,坊间爱好者,只看到天国人物的发展脉络,从1844年洪秀全落榜看到《劝世良言》开始,到冯云山入广西努力发展会众止,最后事成风光一时。
那作为当时的官府,当时的天国对立面的阶级,在1844年到1851年间,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次的事件,又有什么样的历程呢?
很多资料侧重点也是在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前后,各团营与清军,团练之间的战斗,这都已经是官府的“事后诸葛”,“亡羊补牢”的无奈之举了。
那按当时的社会环境,官府阶级中有没有人预见到桂平境内会有这大事件的发生呢?还是有的,而且都是桂平人。
最广为人知的,是一个叫王作新的乡绅,他在太平天国事件中,可以说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人。换个角度说,是他推动了太平天国爆发,也是他埋下了太平天国惊天转折的那颗地雷,为什么这么说,网上有很多写他的文章,可以看看,不是本文的重点,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改天再写他。
还有一个人,看起来和太平天国事件的关联性不大,因为在1845年的时候,他就没了,而太平天国爆发在1851年。但回望历史,看看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如果他的思想主张得到重视的话,有没有金田起义这回事,那也两说了。
这个人就是清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广西文乡试解元——黄体正。
黄体正印
黄体正(1766—1845),字直,号云湄,金田古程村(今莫龙村)人。其自幼随父学习,并于嘉庆三年(1798年)考取解元。
他考中了解元,是清代浔州四县三个解元之一,清代桂平唯一一个解元,成为当科评分最高的广西举人,但是,这位曾经的广西第一名,在后来考取进士的过程中,没能再现水平,反倒是连着五考不中进士。中不了进士,自然就谈不上官品,当不了正官,他的仕途也就不是那么顺理成章了。
按照清代相关制度,像黄体正这样的,虽说他进士不中,但他是正式科举考试的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了,只不过想当正式官的话,那是要排队等缺的,如果他就这样回家等消息的话,通过排期做官可就难排得上了。也巧了,他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了,遇上了清乾隆以后特有的科举“大挑制度”。
这个制度说合理也合理,说奇葩也奇葩,具体也改天再说,反正最后黄体正因为长得仪表堂堂,所以被评为大挑二等,直接得到了进入官场的机会,补广西迁江县训导。后来调任西隆州学正,桂林府训导,这些都是教职,简单说就是从事官府中的教育工作,最后还“擢国子监典籍”。
黄体正字号印:云湄
这样的经历,不说他仕途如何,但已经是纯粹的以教书育人为业的读书人的一种较高的地位追求了。也就是因为长期的在官府中的教育一线工作,并且有多地调任的经历,在深受科举教育体制影响的环境下,他对规矩守则这一方面看得比较重,有了传统文人的那种感事,忧世心态,对社会,世间的各种人情世故之类的变化也有点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他六十多岁时,因病辞“国子监”回乡,因为为人操守清正,刚直不阿,保持着读书人,文职官员的那份素质,成为乡里的“贤达”“贤良”,外出多年,见识还是比较广的,所以,在区域范围内有很高的威信,起码在桂平境,还是有知名度的,要知道,到清道光年前后,乡里各种歪风还是很多的,乡民都是吃吃喝喝,农不务,业不勤,又赌又乱,但在他的影响之下,附近乡里竟然一时杜绝了这些歪风邪气。
不过,在1831年前后,浔州府境各县都出现了“山客纷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间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习惯称为“土客之争”,不说远,就说贵县(贵港)龙山,桂平紫荆山一带,就有很激烈的“土客之争”。
地方的土客之争,也算是太平天国形成,并爆发的原因之一,也是讨论太平天国史时常见的话题,那些天国初期人物,在本乡地籍,都经历或是受到过影响。
但是,发生在1831年前后桂平紫荆山的“土客之争”,还是有异样的,地方民间的矛盾加剧,就让住在附近的黄体正给察觉到了,作为关心乡里的一位“贤达”,他马上密报桂平县官府,列出紫荆山土客争乱的利与弊,最后官府听信了他的看法,出面干预,于是,紫荆山的“土客之争”一时平息下来。
到1835年开始,社会动荡加剧,鸦片渐渐入侵,日益增量;“会匪”(天地会)渐渐聚集,活动频;更重要的是,浔州府当地连年荒歉,民不聊生。随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也同样影响到了这地处偏远的浔州府。
桂平境内城乡各处,烟馆,赌馆,典当业大兴,出现了一次“会匪”(天地会众)聚集,队伍一千余人,在当时社会等级来说,这样的“会匪”聚集,就是有大事发生的苗头不说多,各种刑事,治安事件也高发了。
社会这样的动荡,无论是哪一方,日子都不好过,民饥生乱,富民堪乱,都是为了吃饱饭,黄体正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有了新的建议,上书呈送给浔州府,桂平县两级官府。
《上陈观察书》、《答奉宪檄行联甲书》、《请联乡约上禀》、《联甲攻匪续呈郡守公禀》这些文书,就是给当局出主意,献良策,希望把即将酿成的“大乱”消弭于未然,不管他在哪个阶级立场,其出发点也是为保正地方稳定,还以人们生活安乐。
推行“编保甲联安良约”,这个实际上就是后来民国时期历史中常听闻的“保甲制度”,并且组织城乡各处办团练,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制度规则,供官府定夺。
并在1845年,宣里(今江口,金田一带),黄体正联全地方士绅七十余人,公议订立《安民约》,实行“联保甲以弭盗贼”。
可以说,他的这些主张与政策,的确使当地局部地方社会环境一度好转,但是,并没有引起官府层面的足够重视,更重要的是,就在民约订立后不到两三月,黄体正病故了,终年七十九岁。
作为民约制订的领头人,政策的有力推行人,他的病亡,也就有点失力的意思了,加上地方官府对此也不上心,于是《安民约》的执行也就大打折扣,停滞了,加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慢慢的,民不知兵,兵不管民。
地方即使有各种严重的刑事,也是下不报,上欺瞒。于是,冯云山在金田,紫荆一带活动也就自由方便很多,哪怕是在最后,在韦昌辉家打铁造兵器,容易蒙混过关。
就在黄体正过世六年后,这场金田起义爆发了!
回望设想,如果黄体正能再长寿几年,虽然上八十高龄,但以他的为人与声望,他的“保甲制度”会得到执行。离他家三五公里外的韦昌辉家的打铁声断然会被其发觉,冯云山的落脚也必定受其注意,十几公里外的紫荆山的变乱也不会那么轻易再发。
那后来的太平天国有没有,能不能爆发都是未知数了。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在太平天国,以及后来的大成国事件都平息后,后来人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才体会到黄体正的《安民约》的准确性,防范性,预言性,不过这时候的社会,已经慢慢开始翻天的变化了,他的保甲制度,慢慢的就变成了另一种味道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一——金田起义的宣传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三——金田起义的本地籍王侯
广西人文:大成国记忆七——鼎盛时期的军事建设人物谱,王侯将相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民国大佬在桂平
桂平历史:“新桂系军阀”李宗仁在桂平之夫人郭德洁
桂平:“另类军阀”陆荣廷在桂平
桂平:中山公园之天下为公
桂平大藤峡:明朝权宦西厂提督——汪直
桂平:明朝那些事儿之一——南明末路
发现桂平大咖:魏乃文,中国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