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末期,倭寇就开始为祸中国沿海地区,到了明嘉靖年间,随着朝政日趋腐败,海防卫所也形同虚设,方便了倭寇的侵略活动。从辽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倭寇烧杀抢掠,百姓深受其害。戚继光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少年时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喜爱读书,通晓经史。公元1544年,16岁的戚继光承袭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山东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立志清除倭患。公元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初到浙江的戚继光并不顺利,倭寇进犯乐清等地,他因为道路隔绝而救援失败。对舟山的王直余党久攻不下,被解除职务,戴罪杀敌,但还是被敌人突围逃走。后来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有人弹劾戚继光有通倭嫌疑,正准备治罪的时候,幸好凭借之前平定倭寇头目汪直的功劳得以恢复原职,防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
抗倭初期受挫,让戚继光对倭寇、明军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倭寇核心组成部分以日本武士、明朝海盗及武装走私集团为主。日本武士平时不事生产,唯一的任务就是训练和作战,战斗经验丰富,武器精良。倭寇中的武士既有失去主人的流浪武士,也有部分想通过劫掠来扩充实力的大名(日本的诸侯)派出的军队。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卫所军人世代从军,称为军户,不得改籍。被迫成为士兵不仅使兵源质量难以保证,军队也缺乏荣誉感和凝聚力。随着朝政日益腐败,军队屯田的土地遭到侵吞,士兵被军官欺压役使,明军中逃亡、吃空饷、缺乏训练成为普遍现象,战斗力严重下降。公元1555年,一支不到百人的倭寇从浙江登陆,攻掠州县二十余处,南京守军不敢开门迎击,这股倭寇最后虽然被剿灭,但明朝军民伤亡竟然有四五千之多。
戚继光抗倭时间(戚继光抗倭地点)
有鉴于此,戚继光首先要求招募新军并加以训练。获准后在义乌、金华等民风彪悍之地征召了三千名矿工和农民,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制定了远高于一般部队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其次,戚继光在武器上下功夫。倭寇武器对明军威胁最大的就是倭刀,配合倭寇灵活的身手,可以在4.5米范围内杀伤明军,用短兵器接不住,长兵器又不灵活。戚继光从广西狼兵一种名为狼筅的武器上得到灵感进行改进——将大毛竹砍下截取4.5至5米,前端保留强壮的枝杈削尖,安装枪头和倒钩,形成比较大的拦截范围,用于防御可以将擅长近战的倭寇控制在远处,更能给士兵“壮胆气”。最后,戚继光有感于浙闽地形崎岖,大部队不易展开,倭寇又善于小股兵力短兵相接的情况,创造了一种新的阵法,因为展开后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故名为“鸳鸯阵”。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一人为队长,两侧依次为盾牌手、狼筅手、长枪手、长枪手、短刀手,阵法可根据敌情和地形变化为两仪阵、三才阵,适合在狭窄地形与倭寇交战。至此,百胜之师戚家军终于成军。
公元1561年4月,倭寇分多路进攻浙江,戚继光和部下先后在新河、宁海打败敌军。从桃渚登陆的倭寇趁虚袭击台州,戚家军连夜回师,饿着肚子在花街五战五捷,残余倭寇全部被赶入江中淹死。5月,另一股倭寇再犯台州,戚家军在上峰岭设伏,待敌过半先用鸟铳射击,随后居高临下以鸳鸯阵冲锋,大败敌军。戚家军在台州大小十余战,歼敌六千,救出被掠百姓万余人,倭寇慑于戚继光威名,称之为“戚虎”,浙江倭患基本荡平。
公元1562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戚继光带兵援闽。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先进攻横屿这个倭寇盘踞三年的岛屿。横屿离岸十里,涨潮时四面是水,落潮时成为泥涂,易守难攻。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拿一束稻草,落潮后铺路前进,一举登岛大破横屿倭寇。戚继光乘胜到达福清县,当众表示需要休整几天,当夜二更却直捣敌人据点牛田,倭寇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一路追击,大获全胜。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倭寇卷土重来。公元1563年,戚家军补充至万人后二次援闽,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诸军合力攻击倭寇据点平海卫。明军先在海上设立栅栏阻断倭寇退路,然后以戚继光为中路主攻,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一举攻破平海卫,歼敌两千。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因为退路被断,又被击杀三千多人。战后,戚继光被任命为总兵,镇守福建兼浙江部分地区。公元1564年,倭寇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戚继光以不足万人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先后在王仓坪、蔡丕岭等地战胜敌人。至此,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被肃清。
发表评论